振兴白酒要强化消费者思维

2024年05月21日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消费者的普遍思维,而消费者所关心的,正是酒企所关注的。

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强化消费者思维,投其所好、供其所需,白酒定能跨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特约撰稿人 吴佩海 发自北京

白酒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内卷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说是周期性的、有人说是时代性的,问题的性质我们不去争论,只探讨怎么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思路,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而思路又离不开特定的思维模式。

对白酒企业而言,不能只有厂家思维,整日琢磨如何让自己赚钱;还要有商家思维,认真琢磨如何让渠道挣钱,实现厂商共赢;更要有消费者思维,反复琢磨如何想消费者之所想、供消费者之所需,让消费者愿意为购买酒品而花钱,因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是白酒脱困的源头与根本。终端不活不畅,停止吐故纳新,前端的厂家、中端的商家岂能健康无忧!

消费者思维,就是站在广大消费者的立场去想问题、做决策,使之契合大众的情感观点,迎合大众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有一句名言说:“拥有了公众的情感与观点,你将战无不胜;失去了公众的情感与观点,你将必败无疑!”

号准消费者的脉搏、把握消费者的心声、顺应消费者的期盼,是扩大需求端的必由之路;用消费者思维指导生产经营,是改进供给端的不二法则。与消费者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一切从厂家的需要出发,使主观决策与客观市场相吻合,是振兴白酒的主要出路;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老生常谈的经营之道,即是白酒脱困的灵丹妙药。

当前,消费者对酒类,特别是白酒的要求有哪些呢?依笔者拙见,为如下几点。

表里如一的明白酒

明明白白消费、不上当不受骗,是消费者的底线思维。作为白酒业,对外传播的各类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特别是广告宣传的内容,要同实际的做法一致,瓶标上印制的各项说明,要同瓶子里装的酒一致。

如果表里不一、虚假宣传,打擦边球、玩假概念,不以为错,反以为荣,甚至被吹捧为“营销的高招儿”,那将是酒业的悲哀!

近年来,政府和行业为让公众明白消费做了大量工作,白酒新国标的出台就是典型的例证,避免了鱼目混珠的弊端。很多酒企也想方设法向消费者亮真相、交实底,如红星自今年3月以来,在酿造基地的生产车间开展面向公众的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消费者目睹纯粮固态酿造的真实场景,打造透明工厂,彰显自律自信。

但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有关酒的流言、小视频等俯拾皆是,其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了曲解误解,如许多人把“勾兑”与假冒伪劣酒挂钩,对乙醇、酒精、食用酒精、新工艺白酒、固态法白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糊里糊涂,致使一些消费者被误导而谈酒色变。公众对白酒心存疑虑不明真相,必然导致对白酒的信任感和购买力降低。所以,为白酒正名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做大量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工作。

遗憾的是,一些酒企只对宣传自家的产品感兴趣、下气力,而对宣传白酒这个品类不感冒、少功力,但消费者对白酒这个品类的疏远,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迫切希望行业组织和专家学者站出来答疑解惑,搭建普及白酒ABC的平台。其实,很多业内人士近年来也讲了不少好故事、好观点,但不少属于业内自讲自听的状况,并没有完全传播到社会公众层面,使消费者对白酒一知半解。可见,白酒需要走进大众,掰开揉碎地讲透问题;面向大众,抽丝剥茧地说清问题。

质量上乘的放心酒

安心购买、放心消费是人心所向,趋利避害、自我保护是人性使然,追求健康养生、确保食品安全是消费者的共性思维。对白酒业而言,“食品安全高于天,产品质量重如山”。

但现实情况是:“喝酒有害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酒是一类致癌物”的说法大有市场,使许多人对酒,特别是酒度高的白酒敬而远之;即使对酒类情有独钟的人,也有不少是担着心、揪着心地喝。

酒业当下正在大力培养年轻消费者,有媒体却报道《饮酒带给年轻人的健康风险更大》,特别是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在此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放心地购酒、饮酒?是亟待破解的问题。

其一,强化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各风险点入手,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各梗阻点,强化劳动者、机器设备、原辅材料、生产环境和法规标准的管理体系,打造过硬的产品质量,杜绝品控风险,优化白酒品类的质量形象,提升消费者对白酒的信任度。确保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要求的底线,是扩大市场需求的基石。

其二,搭建科普平台,引导健康饮酒。我们应当举全行业之力,搭建酒类的科普平台,针对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还原白酒的本来面目,普及白酒知识,讲清量变积累到临界点才能引起质变的哲学规律,阐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科学依据,提倡“少喝酒喝好酒”的新风尚,消除公众与白酒的隔阂,拉近消费者与白酒的情感距离。

其三,推出流量领袖,扩大科普受众。白酒科普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需要有自带流量的明星人物,就像格力的董明珠、华为的余承东、小米的雷军、360的周鸿祎、赫为的强哥一样,善于搞直播、发微博、传微信、拍视频,敢于直面公众,勇于坦诚实情,做到墙里开花墙外香,让公众了解白酒、信任白酒。

性价比高的实在酒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货比三家不花冤枉钱,是消费者的普遍思维,而消费者所关心的,正是酒企所关注的。近年来,黄盖玻汾、绿脖西凤、蓝瓶红星等光瓶口粮酒的热销,正是企业顺应市场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成果。

多年以来,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化解危机的一个大招儿就是产品提价,借以达到挺价和顺价销售的态势,实现提振经销商信心、应对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多重目标,这已成为惯性思维。

但近年来,这招儿不大灵了。以茅台为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提价举措,并未在终端销售中达到挺价的完美预期,这说明,喝得起茅台的人也很在意价格,值得业内深思。

产品价格源于价值,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近年来,白酒遇到的挑战都是因为“酒产得多了,卖得少了”,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但对酒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消费者要求的是货真价实,关心的是性价比,甚至有年轻人崇尚“反向消费”,推崇节俭生活。这些正是白酒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的缘由,也是靠提价撬动市场,但难以真正成功的症结。

但是,高性价比并不是说价格越低越好,更不是说只能降价不能涨价,而是定价要顾及大众的购买能力,调价要同市场需求同频共振,恪守薄利多销的原则。

高性价比也不是说酒业不能搞高价酒,因为消费是分层级的,而是不能脱离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一窝蜂地搞,更不宜提倡每个酒厂都去搞高端化。目前,白酒的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但“贵”不是“罪”,贵得有道理就行。例如奢侈品都是贵的,可哪个厂家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酒是奢侈品?所以,讲不清、说不透让人心悦诚服的道理,揠苗助长式的高价酒就难以让公众接受,众多高价酒就难以达到预期。

总之,笔者不赞成一厢情愿的高端化,盲目片面地鼓吹高价酒,违背了基本国情和经济规律;笔者也不赞成急功近利的价格战,低价竞争只能使某些产品暂时获利,而受损的则是整个行业及长远利益,白酒不打短视的价格战,是行业成熟和明智的表现。

领异标新的特色酒

喜新厌旧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心理,追奇求特也是消费者的时尚思维。解放思想、破旧立新、打造独具特色的白酒产品,是满足消费者“悦己”需求的重要路径。

以新的产品、香型、配方、包装等去吸引消费者,让他们体验到老口味、新感觉,是引领消费的新举措;以文化、文旅、文创赋能白酒,提升产品的人文色彩,深化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是创造消费的新思路;以培训调酒师、侍酒师,推广鸡尾酒等,丰富饮酒方式,也是扩大消费的新尝试。

日前举办的北京车展,撤去美女车模,由企业大佬站台助威,使人车结合,让产品形象升级。这种事件营销的新手法,酒业也可借鉴,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好感度,提高购买欲望。

创新无止境、无边界,是酒业亟待书写的大文章。热盼每个酒企都能挥毫泼墨,以自己的创新行动提供鲜活的案例。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强化消费者思维,投其所好、供其所需,白酒定能跨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原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