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本报评论员 杨孟涵
日前举行的五粮液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在布局产品结构时,企业方面提出:2024年度要“重点做好39度五粮液、五粮液1618的深度打造。积极做好45度、68度五粮液商家布局和市场运营工作”。
39度产品为五粮液传统低度产品,45度、68度两款五粮液则为今年5月焕新升级的产品。
在目前五粮液以传统52度产品为主力的情况下,重点提及39度、45度、68度产品,显示出了企业多线出击、力求以不同度数产品来适应消费新需求的迫切感。
同样在近期表达对“度数”在意的企业是泸州老窖。
近期发布的泸州老窖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提出: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不断变化,中低度酒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度数越低,对酿造工艺和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公司在低度酒领域拥有较高的技术护城河。公司会根据当地消费者习惯来投放高度或低度产品,也会在潜力市场进行低度产品培育,拓展市场需求。
“根据当地消费习惯来投放高度或低度产品”,意味着泸州老窖未来的产品将更为“定制化”,即厂家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的习惯和需求,来针对性投放低度、高度产品,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是重点投放52度产品。
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名酒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度数多元化的路径上面,这意味着酒业将加快消费转型,力求适应行业新形势。
实际上,究竟多少度才是白酒的最佳度数?才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流?这样的问题一度困扰着行业。在与消费端的反复拉扯中,白酒主流度数一变再变。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各地报送的白酒产品多为高度酒,最终荣膺四大名酒的茅台、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其度数从55度-65度不等,为典型的高度酒,且度数都高于目前这几个品牌的主力产品的度数。
其后,中国白酒慢慢走上“降度”之路。
1972年到1978年,五粮液攻克了低度白酒技术难关,完成了优质低度白酒的实验研究,将52度五粮液成功降到38度和35度。以此为基础,五粮液形成了以52度为主力,38度、39度低度酒以及68度高度酒为辅的发展局面。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等也形成了以53度为主力的局面。
到了2000年后、2016年酱香热之前,除了名酒主力产品大多在50度以上,一些区域的主流白酒已纷纷向中度靠拢——如在陕西,45度的白酒产品成为主流;而在山东,42度产品则成为主流。
以低度或者中度为消费主流,无疑是在追求健康和风味的平衡。但这种情况在2016年“酱香热”后被打破,以酱香品类为引领,白酒主流消费产品再度攀升到50度以上,譬如,酱酒多为53度,浓香酒多为52度。
这实际上是在长期趋势与短期流行之间的一种平衡。以国际趋势而论,日、韩市场的烧酒产品,多为20度-30度之间的低度化产品;从短期流行来看,酱香热的最高峰已经过去,这意味着一度被视为经典的53度产品,可能会遭遇到高、中、低等多品类的冲击。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度数的产品可以包打天下。喜欢比传统52度、53度产品更为暴烈口感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名酒企业所提供的60度、甚至是70度的白酒产品;而喜好低度或者中度的消费者,同样可以找到适合的口味。
或许,酒类市场原有秩序的重整、原有品类的崩塌,都是伴随着以度数为表现的风味、口味的变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