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酒市场格局生变:白酒进出口双升,威士忌量额下滑

从上下波动、持续演变的数据趋势中可以看出,白酒不仅在进口量额上呈现上升趋势,其出口形势同样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进口威士忌则告别了“野蛮生长”,进入量额大幅下挫的调整期。

2024年07月09日

本报记者 张瑜宸 发自北京

最近,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了《2024年1-5月酒类进出口情况》。总体来看,今年1-5月,进口酒呈现出继续向好的态势,进口总额接近16.05亿美元,止跌微增0.72%,较前4个月跌幅回升近6个百分点;进口总量超过2.9亿升,虽然同比下滑18.83%,但跌幅已趋于稳定,展现出市场的韧性。

其中,烈酒进口额增速扩大,进口量降幅进一步收窄;而葡萄酒则保持量额双升,进口额增幅更是上升至两位数。

从上下波动、持续演变的数据趋势中,我们似乎窥见了进口酒市场格局正在生变:一方面,进口威士忌经历了从迅猛扩张到量价回调的转型调整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双反”政策的解除,澳大利亚葡萄酒显著复苏,再度占据市场前三名;与此同时,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是,白酒已上升为中国进口烈酒市场中的第三大品类,紧随白兰地与威士忌之后。

中国是烈酒第三大进口国

在1至5月期间,烈酒市场持续恢复性发展,尽管进口量轻微下滑7.6%至4041万升,但与前四个月相比,跌幅已缩减近半;进口额实现了8.6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幅超过6个百分点。

从来源地上看,烈酒进口涵盖了83个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喜忧参半。法国尤其突出,无论是进口量还是进口额,均显著增长,并且价格维持小幅上扬;英国方面,虽然进口量的降幅大幅缩小,但均价由涨转跌,受此影响,进口额的降速收缓有限。

引发《华夏酒报》记者高度关注的是,中国作为烈酒的进口来源地之一,其量额涨幅日益凸显。据统计,2024年前5个月,中国进口烈酒总量达54.57万升,进口额逼近1亿美元,且每升烈酒的平均价格高达181.84美元,是最低单价的117倍以上。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也在进口烈酒的来源名单中?对此,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表示,该情况是因为我国按照原产地规则确定进口产品的源地归属,部分原产于中国的烈酒(主要为白酒)出境后,又经境外渠道再次进入国内。

实际上,自2021年起,中国就已晋升为全球第三大烈酒进口来源国,当年进口量为617,559升,进口额达到8693.24万美元。彼时,按照进口额排名,白酒位居第四,位于白兰地、威士忌和利口酒及柯迪尔酒之后。然而,进入2022年,白酒迅速攀升至进口额第三的位置,进口额为1.69亿美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近乎翻番,达到3.22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白酒不仅在进口量额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出口形势同样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1-5月的数据显示,出口第一大品类白酒继续向阳发展,不仅扭转了下跌趋势,还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其中,出口量超过648万升,实现了0.4%的正增长,与前4个月相比,回升近3个百分点;出口额达到3.72亿美元,增幅29.5%,较之前扩大了4个百分点;此外,白酒出口的价格增速同样显著,涨幅逼近30%。

在全球75个不同的目的地市场中,中国香港是白酒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平均每升出口价格为42.72美元,贡献了9512.4万美元的出口额,出口量达到222.7万升,呈现出价额扩增,数量缓降的趋势;中国澳门作为第二大出口地,迎来量额双重反弹,出口额达到3349万美元,出口量39万升,平均每升85.85美元,价格大幅提速;再者,美国作为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白酒的出口量、价、额均保持强劲增长。

威士忌止增转跌,不香了?

与白酒进出口上的“向阳而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进口威士忌告别了“野蛮生长”,进入量额大幅下挫的调整期。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个月里,威士忌进口量1042.8万升,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9.6%,但降幅收窄明显,较1-4月收窄11个点;进口额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1.9%,降幅基本持平。

不过,在40个进口来源地中,主要来源地的均价普遍承受着下行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威士忌频遭负向调整,进口量额的减少幅度均超过50%;而美国威士忌虽然相较于前四个月的跌幅有所缓解,但仍维持在高位,同比下滑超过40%。

尽管如此,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在进口量和进口额双双走低的情况下,这些威士忌的均价却出现了同比上涨,这背后也反映出市场的调节与平衡能力。

近年来,威士忌市场经历了一段无序且快速增长的时期,吸引了大量资本争相涌入,进而引发了行业内部盲目扩大生产的热潮。然而,市场的运行规律总是如此,一旦需求的步伐放缓,市场便立即作出反应,表现为进口量与价值的同步缩减。

“目前的市场状况好似‘左脚踩右脚,试图螺旋升天’。”有威士忌进口商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今年以来威士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算不上太理想,但业界仍广泛认为,其保持高价位乃至进一步提价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种判断是由产能限制、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还有市场渗透速度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说白了,购买威士忌,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产品未来增值潜力的一种投资。消费者购入威士忌不仅仅是出于即时消费的考虑,更多是基于其长期增值空间的期待。

基于此,行业人士多认为,进口威士忌的高端定位及潜在的涨价趋势,未来或将得以继续。

澳洲葡萄酒重回前三

进口葡萄酒方面,1-5月,得益于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容量≤2L)的强势回归驱动下,整个葡萄酒市场显现出回暖迹象,进口葡萄酒的总额达到了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之前扩大9个百分点;进口总量为1.04亿升,增长3.2%,不过相比1至4月的增速,回调了4个百分点,因此,后续反弹力度与持久度还有待考察。

在这几个月内,中国从4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葡萄酒,而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重返”正在加速重构市场格局。据悉,除法国和澳大利亚自身保持正面增长外,其余主要来源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向调整,可以说,澳大利亚正逐步夺回因“双反”政策而失去的市场份额,在重归昔日市场领军地位的道路上快速推进。

具体来看,法国在1-4月基础上继续向好,数量降速大幅回撤近13个点,金额止跌回升,反弹9个百分点,不过,价格涨幅略有放缓,市场份额缩水近2个点;相比之下,智利、意大利、美国三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增速锐减,进口额由升转跌,各自市场份额均缩水1-2个百分点。

而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量额则实现了成倍增长,市场占比从1至4月的不足5%猛增至13%,排名也从第五位一跃升至第三位。需关注的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平均价格达到每升11.48美元,在所有主要进口国当中居首,是第二名智利葡萄酒的6倍还多。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我国从澳大利亚共进口葡萄酒576万升,涨幅高达847.5%;进口额6614万美元,同比暴增3974.6%。

“尽管数据显著增长,然而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更多是进口商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需求端反而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广州醇尚酒业集团董事长韩颖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当前,市场正处于复苏动力与阻力相互交织的复杂阶段,但包括韩颖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依旧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前景持有乐观预期。特别是近期,澳大利亚本土的国际葡萄酒巨头奔富正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扁平化运作,再叠加消费者偏好,这些积极动作都为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的“东山再起”增添了强大的信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