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里的回血道具为何是酒?

2024年09月24日

说到酒,在《黑神话:悟空》里,上至大boss,下至小吗喽,基本上是“人”均酒鬼。

主角“天命人”的补血道具,也是装在葫芦里的酒,而且游戏中收集到的物品还可以“泡酒”,从而使主角获得其他加成。

换句话说,只要还剩最后一口酒,你的吗喽就能再战三百回合。

“椰子酒”回血的这个设计,估计是制作组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提出的,毕竟,无论是在吴承恩的小说文本中,还是在86版西游记的影视呈现上,齐天大圣孙悟空,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

早在孙悟空还在花果山当“美猴王”时,便已珍馐美酒不离口,带领他的猴子猴孙们整日欢饮达旦,其乐融融。

在《西游记》第一回中提道:“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橘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都说酒喝多了坏事儿,就连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也不例外,这位美猴王喝多了酒,下闯地府改生死簿,上闹天宫偷仙蟠桃,可谓是把天上地下搅了个一团糟。

酒后闹事在今天当然不可取,但是对于这位放荡不羁的齐天大圣来说,酒就是他快意“猴生”的最好佐料,就算天兵天将打到了家门口,也得先把面前的这碗酒给享用完。

如此嗜酒如命,酒后还爱四处“惹事生非”,是不是说明齐天大圣的酒量欠佳呢?别忘了,这猴子可是“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作,自然不是什么肉体凡胎,酒量当然不是寻常生灵可以与之相较的。

就算受戒皈依,成了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他也只是略加收敛,但开心时偶尔还是会畅饮一场,比如,朱紫国国王为感谢悟空治病之恩,给了他一大杯好酒,他两口就给干掉了。

在《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提道:“行者闻得此言,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笑问国王曰,‘陛下原来是这等惊忧!’”

这“巨觥”,就是古代豪士宴请宾客时,用的特大号酒杯。

当然,孙悟空用的那只酒杯有多大,作者吴承恩也没有细说,但既然用“巨”字形容,估计也是以斤论计。

喝酒归喝酒,捉妖除魔的事儿可没耽误,酒过三巡的孙悟空还想出了偷天换日的计谋,将妖怪的金铃掉了包,这才救出了朱紫国的王后,由此可见酒量不差。

但蹊跷的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可是一直被观音菩萨和他的师傅唐僧紧紧盯着的,如此狂饮,菩萨和师父却并没有一起念紧箍咒,治他个破戒之罪。

这是因为,在《西游记》原著的世界观里,是有“素酒”与“荤酒”之分的:所谓素酒,便是没有经过蒸馏的低度酒,不易使人喝醉,因此,出家人饮之也不算破戒;而荤酒,则是蒸馏过的高度酒,喝了会使人心智迷乱,为佛门所禁止。

酒的荤素之分,在《水浒传》中也有提及,故此,应该不是吴承恩杜撰的说法。

既然“素酒”是低度粗酿,不易使人酒醉,那酒量不差的孙悟空,何至于三番五次喝个烂醉呢?

笔者这里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测:无论是闹天宫、闯地府,抑或是在青狮精肚子里“发酒疯”,也许都是孙悟空自己的一厢情愿,怪不得酒;而之所以要写悟空“醉酒”,或许只是吴承恩给了这泼猴一个斩妖除魔的理由而已。

这样来看,即使在五百年后,孙悟空的角色设定仍然具有现代性:

没有前世的缘起,也没有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它由天地之间的仙石幻化,一身本领全靠修行,是宇宙创造出来用于观察自身的“客体”。

所以,孙悟空既非超自然的“神”,又非动物性的“兽”,是拥有真正自我意识的,最接近于“人”的存在,体现出了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酒之于孙悟空,犹如火炬之于自由女神,表面看是酩酊大醉,放浪形骸;内里其实是自我觉醒,直面天命。

由此观之,《黑神话:悟空》里,天命人喝下的每一口椰子酒,不仅只是补足血条的道具,更是对角色逐渐觉醒的一个巧妙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