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敦厚的本质,酒文化就失去了灵魂

2025年01月14日

著名文化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文化嘉宾

如今正处于一个觉醒的年代,但是和100年前那个筚路蓝缕、艰难破局的觉醒年代不一样,今天的中国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时候,我们要思考酒文化的未来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中国酒文化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联系。

酒以成敬。首先,从“茅台”这个名字入手,探讨酒文化的缘起。“台”是古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茅”就是白茅、香茅,只有这种草过滤的酒才可以给神明喝。所以,不论是茅还是台,古人认为都和酒息息相关,都是在祭祀天地中表达自己无限的敬心敬意。

这种敬意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文解字》说:“忠,敬也,尽心曰忠。”敬的最高境界就是忠,而忠的最高境界则是“心上有个中”,这个“中”是中国,也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以中为本,以庸为用”,道家讲“以道为本,以德为用”,佛家讲“以空为体,以有为用”,这是中国哲学贯通之处,关键在于能否尽心。孟子七篇的最后一篇就叫作《尽心篇》,这就是忠的最高境界。我们经常说喝酒要尽兴,但是,尽兴的前提是你有没有尽心,你有没有达到忠于内心的境界。

酒以成礼。中国酒文化特别讲究礼仪,这种礼仪是从顶层设计到民间延续的。《诗经·小雅·鹿鸣》就描述了古代国宴中的礼仪规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周公对嘉宾的尊重和欢迎;“君子是则是效”,强调了君子在饮酒时要遵守的原则,即“发乎情而止乎礼”;到了最后,才能“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种礼仪不仅体现了古人的道德观念,也彰显了酒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作用。

酒以成欢。把握住尽心的原则,就可以酒以成欢。曹操的《短歌行》,看似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实则想表达“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样一句“情诗”,来表达知己之情、爱才之心;李白和杜甫在酒馆中相遇,因酒结缘,成为平生知己。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怀念,“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几位文豪酒以生情,酒以成欢,他们的身体都在那一杯酒的缘由之中,所以这叫尽心,对朋友的尽心叫真正的欢心。

酒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脉络的重要体现。酒以成敬,酒以成礼,酒以成欢,在中国人看来,都有一个尽心的忠诚度在其中。没有敦厚的本质,我们的酒文化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和本质。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酒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