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站的“回家故事”

YMG记者连续采访12小时,聆听旅客等待出发的心声

2023年01月17日

闫桂芳带给儿女的烟台苹果。 旅客排队检票。

春运,开启回家的路。

她,随身带了四箱烟台苹果和两箱海鲜,要捎给一年未见的儿女尝鲜;

他,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家,这次一家三口终于踏上了回家路;

她,3岁离开东北老家,跟爷爷奶奶很久没见面,在候车厅里练起了送给他们的舞蹈;

他,大学第一年带给家人的礼物,是学校的风景明信片,他期盼明年可以带家人来烟台亲眼瞧瞧他的学校,赏一赏烟台的海;

……

烟台站,是我市最繁忙的客运交通枢纽之一。2023年春运的40天内,预计将有20万名旅客从这里返乡返程。从2023年1月10日早8时开始,记者连续采访12小时,记录下了很多等待出发的故事。

安徽阜阳人闫桂芳 烟台苹果背回家 大虾鱿鱼添年菜

上午8时许,身材娇小的闫桂芳拉着两箱烟台苹果走进了烟台站候车厅。一旁,她的丈夫左手提着两箱苹果,右手拎着两个泡沫箱,同样脚步匆匆。

安徽阜阳人闫桂芳今年53岁,她和丈夫同在烟台牟平区的天华食品厂务工。上次离家至今,二人已经有一年未回乡。期盼回家的两口子前一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他们乘坐的G2670次列车13:25发车,然而当天早上天一亮他们就起床收拾,赶了早班公交车来到了烟台站。

“烟台的苹果又脆又甜,捎给家里人尝尝。还买了些大虾和鱿鱼,添年菜!”闫桂芳说,烟台物产丰富,但并不富裕的他们为了省运费,去年只往家里寄过一次大樱桃。这次回家,可以多“背”点。

家里最让闫桂芳放心不下的,是一儿一女。为了给快结婚的儿子买婚房、准备新车,两口子在2022这一年里,勤勤恳恳地工作,只为多赚点钱,因此背井离乡也有奔头。闫桂芳说,只是苦了自己的小女儿。“她正念高二,平时吃住在学校,我不太挂心。但每周末回家,她只能自己给自己做饭,我们一点也照顾不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好在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不错。”说着,闫桂芳嘴一撇,眼里积了一汪闪光的泪水。

儿女的幸福,是父母心头的使命。劳碌了一年,闫桂芳夫妇攒下了十几万元。过了正月十五,他们会再回到这片支撑整个家庭的富饶之地,为了幸福继续奋斗!

吉林榆树人刘乃祥

三年没回家乡

这次要过个热闹的东北年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回家的向往。因为疫情,刘乃祥三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即便每天都会跟父母视频通话,但千里之外的这份牵挂并未缩短、减淡。疫情放开的第一年,刘乃祥和妻子早早请了长假,带着上中学已放寒假的儿子,回东北过年!

由于到吉林榆树老家没有直达车,一家三口10日下午4点多先乘车,第二天晚上到哈尔滨,当天没车,要到旅馆住一宿,12日再转车,中午就能赶上家里热气腾腾的酸菜猪肉馅水饺了。“虽说是绕了一圈,但也值得!”40多个小时的回家路,挺长的,刘乃祥不觉得难熬。他说,再长的路也是甜蜜幸福的旅程。

从刘乃祥的行李,看得出他攒了三年的思念。三个大泡沫箱摞起来有人高,里面是他前两天到海鲜市场囤购的鲅鱼、海虾、海参、鲍鱼等各式海鲜,旁边大包小包还装着各种礼品。“我们老家海鲜少,给父母、兄弟姐妹都带些尝鲜。”刘乃祥说,他知道父母最期盼的还是见到他们三口回家,陪在自己身边,过个热闹喜庆的东北年。

黑龙江牡丹江人王语童

候车厅里练习

送给爷爷的一支舞

熙熙攘攘的烟台站候车厅里,6岁的小女孩语童正和着节拍翩翩起舞,周围的人都被她的开心感染了。

王语童出生在老家黑龙江牡丹江市,3岁后,跟随父母离乡生活。她记忆里对家乡的印象早已模糊,只能通过跟爷爷的视频电话,看到些家乡的景象。她今年刚上一年级,这次回老家,语童为爷爷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学校里学的一段舞蹈。她怕这么久没见爷爷一紧张舞跳错了,这一路上,闲着没事就练一会儿。

“爷爷,我想你啦!”语童说,听爸爸说老家可以天天堆雪人、打雪仗,这让她很兴奋。语童坚持带上了妈妈给她买的雪球夹,要和3岁大的弟弟好好地玩一场。

“我这闺女真皮,和男孩似的!”王秀成笑得眼睛弯弯的。同样是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家,老家隔辈亲的父母早就盼着小孙子、小孙女回家了。

谈话中,王秀成告诉记者,他两个孩子都享受到了儿童票优惠,进站时,工作人员们一路帮助他提行李,让他在回乡路上感受到满满的温情。

语童和弟弟的儿童票优惠,来自国家最新调整的儿童票价计费方式。自2023年1月1日起,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每名成年旅客可携带一名0至6周岁(不含)的免费乘车儿童;6周岁(含)至14周岁(不含)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

山东济宁人于昱洋

希望明年带家人

看看明信片里的校园

老家济宁的大学生于昱洋,因名字里有个“洋”字,所以对大海有种特别的情怀。高考报志愿时,他报了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大学——烟台大学。今年大一的他,这是第一个长假。他安静地坐在候车厅的座椅上,行李不多,只有一个拉杆箱,但里面装着一份小小的送给家人的礼物——烟台大学的风景明信片。

因为疫情原因,于昱洋父母不能亲自来烟台送儿子入校。于昱洋想跟父母一起逛逛校园的愿望暂且搁置了。

这半年,于昱洋在烟台收获颇丰。他在应用物理专业学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在校足球队认识了很多热爱体育的朋友,还参与了环保协会,线上参加了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的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公益活动。开阔眼界的同时,于昱洋还游览了烟台山、朝阳街、渔人码头,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海,让他兴奋不已。“与我家乡人文景色居多不同,烟台自然景色更胜,城市充满了活力,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在这里追梦、安家。”于昱洋告诉记者,他新年的小愿望之一,就是希望父母可以来到烟台、走进他的学校,来看看烟台的美丽。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王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