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河拍电影趣事

2023年04月14日

□孙瑞

胶东最大的河流五龙河,不仅是梨乡文化的发祥地,也曾是几十部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被誉为“胶东横店”、“五龙河好莱坞”、东方“蒙太奇”,《两个小八路》《农家乐》《地雷战》《苦菜花》《永不分离》等几十部影视作品的场景,都是在风光旖旎的莱阳五龙河中下游取景拍摄的。

1978年初夏,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两个小八路》拍摄剧组来到五龙河下游的穴坊镇黄格庄村五龙河沿岸架起摄影棚。要在这里拍电影的消息不胫而走,速度不亚于现在的神舟飞天。

“快!到五龙河看拍电影去!”“哪个村的人被选中群众演员了,还能发两块钱的演出报酬呢。”

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们,纷纷像炸了锅一样沸腾,争前恐后地向拍摄现场涌来。

我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和伙伴们一路小跑,来到七八里路外的五龙河黄格庄大桥,凑热闹,看门道。

还没到五龙河桥头,就隐约看到远处有一辆军绿色解放牌的敞篷汽车和一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影车停在大桥边。大桥下面的芦苇荡,也架起了一个比农村草垛还大的摄影棚。桥下的河边羊肠小道已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把摄影棚围得水泄不通。

扮演小八路的小演员,站在齐腰深的芦苇丛里,仔细地听着导演的口令,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一个戴鸭舌帽的摄影师站在最高处,脖子上挂着一根毛巾,不时地挥舞汗水,不停地拉近聚焦。

一位长着络腮胡子的导演,手持喇叭扯着嗓门喊:“大家注意了,准备!一、二、三,开始!大家投入角色。再来一次……”

摄影师坐在两条像铁路一样的轨道上摄影,一会聚焦推拉镜头,一会儿上摇,摄影助理手持圆圆的“月亮”反光板,往演员脸上照,用来补光。一旁数百人围在一起看热闹,由于河边太滑,我不小心被挤进了河里,幸亏河不深,只是裤子湿了一大截。尽管这样,我还是探着头看,侧着耳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了解,终于知道了拍电影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叔叔,什么时候能放电影?”一位十几岁的小孩子们不停地问。

“小朋友,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等明年麦子熟了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了。”

摄制组一位五十多岁的人,风趣幽默地回答。

果真,就在第二年五月份,电影公映了。我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这时才知道,原来《两个小八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胶东五龙河流域。再后来,我得知编剧李心田是济南军区创作室主任,在莱阳某部当兵。

李心田为了挖掘素材进行电影创作,多次从济南回到莱阳五龙河流域采风,详细了解当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打日本鬼子的故事,用了三个月时间,精心创作了《两个小八路》长篇小说。

这个电影故事说的是八路军许世友部下某部独立三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大兴和小武分别以木匠靳锡五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下来。一天,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去侦察敌情,大兴巧妙地钻进敌人据点,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为保护情报,老范英勇牺牲,老靳为掩护两个小八路也被捕。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日本鬼子三岛中队受到我军歼灭性的打击。

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地雷战》,故事虽然发生在邻县海阳,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62年拍摄,但很多场景都是在五龙河下游拍摄的。记得电影中有个经典台词:“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至今说起来仍朗朗上口。

电影中,敌人让地雷炸怕了,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从青岛到海阳,青威公路五龙河段是日本鬼子的必经之路。赵庄人在五龙河巧妙地“守株待兔”,在桥底下绑了水雷,日本工兵一上桥,立刻“飞”上了西天!

有趣的是,1942年的五龙河还没有修建大桥,只有几十根石条做桥墩的简易路。1962年拍摄时,为了还原大桥真相,摄制组还在蚬子湾、东蒲、贤友几个大队的石碃购买了上百根石条,用马车拉过去,临时架桥。道具师还对石条进行了“做旧”处理,涂了些锅底灰、炕洞灰等脏东西,让桥“返古”逼真,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五龙河中游西陶漳村拍摄的黑白故事片《农家乐》,是建国后在五龙河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故事片。梨乡莱阳五龙河的秀丽风光,胶东大地的淳朴民风,第一次用胶片播映到了大江南北。如今的西陶漳村,已经成为有名的“梨乡风情”旅游村,《农家乐》也成为人们脑海中一段温馨的记忆。

据西陶漳村的一位八旬老人介绍,著名演员秦怡用心揣摩角色,每天都帮房东打扫卫生,挑水做饭,干农活。她还与村里年龄相仿的妇女主任于秀花结成了对子,两人每天形影不离,推木轮车运石头上山,一个推一个拉,齐声说莱阳地瓜话。秦怡还跟这位姐妹学会了烧灶锅、挑麦秸、收割高粱等农活;闲暇时,学会了绣荷包、纳鞋底、剪窗花等手艺;过端午节,两人还一起包饺子。一个多月下来,秦怡仿佛变了个人,穿上一身土布袄站到镜头前,活脱脱一个村姑形象。

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苦菜花》1965年被搬上了银幕,其中的很多镜头也是在五龙河中游拍摄的。电影中,英雄母亲冯大娘在党的领导下,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有高度阶级觉悟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懂得了对付残暴的阶级敌人、只有拿起枪杆子来进行斗争的真理。

莱阳作家徐洪礼2007年创作的20集电视剧《智歼顽敌赵保原》在五龙河取景;2012年王珂、吴隆奇主演的《大扇坊》在五龙河开拍杀青;烟台作家夏仁胜的《大秧歌》电视剧也有些镜头在五龙河拍摄……

五龙河是胶东梨乡文化的摇篮,是生命之源,文化之根,文明之基。它浇灌了两岸数千年灿烂的文化之花,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哺育了厚重的梨乡文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