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革命文物 永续红色血脉

2023年04月24日

□孙菊

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以无声的形式向人民群众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保护并合理利用这些革命文物,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为保障、以现代文化为支撑,并为中华各民族、各地域、各层次共同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系。

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历程。正如我国宪法序言所指出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根据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而革命文物是这段伟大历史的见证。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当前,革命文物已经成为我国十分珍贵且极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提升社会文明和个人素质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征程中,革命文物中所蕴含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

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是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命文物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上文物保护理念赓续与发展在国内的重要体现。许多革命文物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分布区域非常广泛,在近现代以来的相当历史时期,特别是当代,越来越凸显出其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革命文物延续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经典表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时代主题的转换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孕育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精神生活。很多革命文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化形态的典范之作。

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宣传革命文物要有创新举措。革命文物是活教材,革命文物的保护不能停留于书面上、展示柜里,要创新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式,让革命文物能够“活”起来、火起来。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时代价值,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打造成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要突出革命文物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借助数字信息技术,拓宽革命文物线上展示渠道,发展革命文物数字内容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云展览”、短视频、在线直播、H5、全景VR等可视化产品,增强红色教育的沉浸感、体验感。

保护革命文物要有全局视野和发展眼光。保护革命文物既需要根据单个文物的现存状态采取“一物一策”的保护措施,也要树立全局思维和整体保护理念,对革命文物进行整体规划和连片保护,通过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给予专门性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激发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内生动力,探索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路径,提升保护成果和利用成效。在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也应得到充分关注,革命文物作为优势突出的特色资源,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在加强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中,可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通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载体,把红色资源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结合起来,推动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等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使革命文物保护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文化产业等有效结合,放大红色资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重视革命文物文本资料建设。挖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本资料,对革命文物的历史记载进行整理,以历史记载强化历史记忆。同时,更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故事,扎实材料支撑基础,特别是可移动文物的收集与材料整理,使可移动革命文物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相互融汇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龙口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