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文学谈起

2023年05月01日

□张炜

第三届“贝壳儿童文学周”和“冰心读书节”隆重开幕了。今年的文学周正值盛春,恰逢世界读书日,增加了百花争艳的气象。为了这次盛会,鲁东大学和烟台市政府、山东省作协、万松浦书院,以及众多合作部门、专家朋友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童心和诗心是文学的核心。生命的不同时段,所具有的深刻性和深邃性是不同的。比较而言,“儿童文学”对创作与阅读的要求也许更多、更高,它是精致的平易、深刻的浅显、复杂的简练,是作家付出更多磨砺,忍受巨量劳动之后,淬炼而成的结晶。

我们现在对于“儿童文学”的认知还有待讨论。有人觉得要把大量时间投入复杂的、纠缠的、多层次的、需要运用各种文学手段的所谓“成人作品”的创作,不然就有愧于自己的文学雄心;真实情形可能相反:文学的雄心需要更大的能量、更复杂更漫长的文学训练,是个人的表达技术、精神探索、心灵成长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之后,才会产生的晶莹剔透、简洁明朗的语言艺术。而它们,常常就属于“儿童文学”。我们不能因为“儿童”这两个字的界定,就理直气壮地将它变成“非文学”。它的阅读对象其实非常广泛,除了孩子,还有教育工作者、家长,实际上它总是处于一种“共读”的状态。

观察下来我们将会发现,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就有什么样的“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实际上是理解和观察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某种表征和指标,是社会生存状况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一个处于现代文明的、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族群,“儿童文学”的起点一定是高的;如果它是相对粗陋、简单、鄙俗的,那么这个族群的文明水准就一定是低下的,其创造力一定是萎缩的。

我们提倡阅读,特别是文学阅读,就是为了进入一场语言的学习开启和觉悟,从而激发创造,积累文明。这是迫切的、需要终生持续下去的、伟大而平凡的生命功课,它直接关乎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正是基于如上的理由,我认为“贝壳儿童文学周”的设立是重要的,鲁东大学由“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入手,一点一滴扎实工作,具有超越一般的、伟大的时代意义。一座百年老校,完全有理由做成一两件、两三件,甚至是更多的伟大事业,取得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地位。

(本文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在“第三届贝壳儿童文学周暨烟台冰心读书节”开幕式上的致辞,本报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