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沈从文

2023年05月12日

□侯玉强

湘西,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风光旖旎,而且还是一片红色热土,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曾在此驰骋。

去冬,我因写《长征》一书去湘西采风,行至凤凰县,知道这是中国现代大作家沈从文的故乡,本计划去其故居拜访,但因疫情而搁浅,甚憾。于是提笔走一程,在文字中满足心愿吧。

沈从文,幼年读过私塾,后入行伍。由于不想沉沦,一九二二年夏天,年仅二十岁的他,从湘西只身来到京城,开始了另一种人生。他想考大学,但参加了几次入学考试,清一色的零分。他四处投稿,结果石沉大海。由于没有工作,他的生活相当落魄。居无定所,常常饿着肚子去大学旁听。穷困潦倒的沈从文,万般无奈之际,鼓起勇气,给当时京城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倾诉自己的窘境。

一个寒冬的下午,天下着大雪。时在北京大学当老师的郁达夫,按照信中所示,来到沈从文的住处。他推开那间“窄而霉小斋”,眼前的一切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昏暗的灯光,斗室,没有生炉子。一位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的青年,身穿两件夹衣,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奋力写作。郁达夫的喉咙感到有一团东西噎住了……

听到门响,沈从文扭过头来,只见一位三十岁左右、身材消瘦、面容清癯的陌生男子正站在门口。

“您找谁?”

“请问沈从文先生住在这里吗?”

“我就是。”

……

风雪交加,见沈从文衣衫单薄,郁达夫将自己脖子上的羊毛围巾摘下,掸去雪花,给沈从文围上,然后带沈从文去附近的小餐馆,饱餐了一顿。末了,把剩下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

这次相见之后,沈从文的人生慢慢地发生了转折,就像黑暗的山洞里投进了一缕阳光。在郁达夫、徐志摩等名家的引荐下,他的作品开始陆续见之于报端,沈从文的名字也为读者渐渐熟悉。

二十六岁时,沈从文的爱情悄然而至。

那是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在徐志摩的举荐下,聘请沈从文为公学讲师。彼时,沈从文在文坛已博得一些名声,所以来听课的学生很多。由于是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坛,他的心情非常紧张。他望着讲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脑袋有点发懵。他像一个木桩一样,立在那里,足足有十分钟!

出洋相了。

下面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教室内出现了一阵躁动。最终,沈从文像被围困在乱军中的将军,冲出重围,把准备一小时的课用十分钟讲完了。最后,他很痛苦地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上课的时候,沈从文发现下面有一个文静秀丽、皮肤微黑的女生羞赧地低下了头(绰号“黑凤”)。他打听得知,这个女生叫张兆和,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大家庭中。沈从文开始狂写情书,但张兆和却无动于衷。“乡下人”(沈从文的自称)却有股倔劲,一九三二年暑假,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沈从文决定前去苏州拜访张兆和的家人。四年了,也算有个了断,给自己一个交代。途经上海,他听从好友巴金的建议,买了一包书,其中有精装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和一对漂亮的书夹,上面饰有一对有趣的长嘴鸟,作为礼物。到了苏州,先找个旅店住下。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苏州九如巷三号张府。说明来意后,他把礼物交给了开门人,然后转身走了。住了几天,没有动静,他有点失落地回到了青岛,迫不及待地给张兆和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不久,电报发来了——“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对文物有点兴趣的沈从文,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做了一名研究员。工作之余,埋首于破旧的金石、陶罐、瓦罐等历史遗存中。经过十六载的努力,大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艰难问世。

沈从文的小说和散文,语言唯美而富有诗意,风格独特。直到今天,“粉丝”依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