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帖

2023年05月12日

□北芳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时序是年轮的驿马,每年都经过四个大驿站,二十四个小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时节更替,万物有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暮春之际,驿马将《历书》送到了第七个驿站,立夏吹着口哨,早已等候在季节的路口,“斗指东南”,春夏便严丝合缝地完成交接,天地间顷刻蓬勃起来,热闹起来。

立夏有很多雅致的名字:孟夏、初夏、首夏、槐夏、维夏,寓意着夏天伊始,万物生长。

其中,“孟夏”最耐人寻味,倒过来读音同“夏萌”“夏梦”,春去夏又来,犹如梦一场。春盛夏萌,满山新绿,燕子呢喃,蔷薇溢香,若寻诗意,你要到樱桃树下做软红可爱的梦,那般滋味,悠长而又绚烂。

繁花落尽,芳草丛生。“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纵使“开到荼蘼花事了”“纷纷红紫已成尘”,仍旧有春之余韵萦绕着立夏。紫藤花谢了,蔷薇和月季又争相开放,一场场花事过后,季节深处,繁盛而素淡的梧桐花又悄无声息地在立夏的绿海中荡漾。

梧桐是古老的嘉木,在《诗经》里迎着朝阳等待凤凰。在王恭与王忱的君子之交里上演“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在李煜的寂寞庭院中、斑驳光影里,枝叶筛落一地的忧伤;在孟郊的《烈女操》中“梧桐相待老”;在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抗争中“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一转瞬,宝塔一样的花穗就凋落了。梧桐花落时,恰逢蔷薇花开,缀满了墙头,芬芳氤氲了行人,更吸引了蜂蝶,行人像喝了几口玫瑰酒,微醺在立夏的好时光里。

古人留下一些立夏的习俗,一些地方至今可见祭赤帝祝融,吃蛋、秤人、喝粥、尝三新、吃立夏饭、斗蛋、迎夏等习俗。立夏时节的胶东,大樱桃正由青绿泛白,尚未成熟;桑葚还绿着脸,小满时节才能由红变紫;小樱桃开始泛起红光,黄嘴的山雀早已立在枝头觊觎许久,等待软红之时,占领先机。

初夏时节,雨水开始增多,土壤温润,万物蓬勃生长。青蛙和蟾蜍找一个隐蔽的浅湾,把像它们眼睛一样黑亮的幼崽,养在一滩透明的粘液中,在田间池畔为民除害。常年搞地下工作的虫子们感到了温暖和潮湿,没有眼睛的蚯蚓,不知疲倦地帮助农人拱地松土,累了就钻出地面,听到人们夸赞菜园的蔬菜新鲜可人,心里也美滋滋的。蝼蛄在花生地里挖了几个隧道,吃了半粒新播种的花生粒,骨碌骨碌爬出洞口,拍拍小翅膀,晒晒太阳。农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蝼蛄危害呈丝线,金针虫害有孔眼,蛴螬齐茬根茎断,对症下药是关键。

夏天是虫子们的狂欢节,它们忽闪着翅膀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亦或默不作声,把菜叶镂刻成一件件工艺品。飞虫们有着美妙动听的名字:烟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最勤劳的当属蚂蚁,准备过冬所需粮食之余,最喜欢成群结队地爬到月季花蕾上,吃蚜虫屁股上的甜品。壁虎来到蜘蛛的八卦网旁边,瞄准一只摩拳擦掌的苍蝇准备做午餐。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跑的,个个都是真性情,立夏时节,最容易在微观世界里贴近真实的生活,密集而深奥。

最忙的当属农人,一场夏雨一茬草,为了庄稼和果树茁壮成长,农人和青草展开了拉锯战。浇地、锄草、喷洒农药,是夏天主要的活计。

夏字的甲骨文是所有汉字中把人刻画得最完整的一个象形文字,头发、眼睛、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手里拿着一把农具或斧钺。据专家研究,这个字是对中华先祖夏族最形象的描述,也是其图腾标志。从考古发掘看,夏族建立了中国最古老的农作制度,又由于“华”与“夏”曾相互通用,所以中国这个以汉民族为主的国家自古就被称为华夏。

以风景取胜的立夏,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如借陆游的一首《立夏》诗来囊括:“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且看,立夏一到,艳阳高悬,满城赤色的旗帜一插,春日整装归去,燕垒新巢,房前屋后百花凋零,蜜蜂另寻花信,姑娘们正兴奋地在镜前试穿夏天的新衣,街上很快就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花裙子……这便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立夏风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