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2日
仅用5秒钟就可以快速查到职工档案,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查体基地可实现“一站式”鉴定,新型基层服务平台向“智慧化”“集约化”方向发展……5月16—17日,我市召开社会保险工作暨合规教育推进观摩会议,记者通过体验式采访了解到,“智能”已成烟台社保系统关键词。
此外,我市今年还将利用数字化智能手段,聚力建设烟台“无证明之城”,打造社保便民15分钟服务圈 ,擦亮烟台“温馨社保”服务品牌。
仅需5秒就能从海量档案中查档
来到市社保中心档案库房,智能密集架,集成摄像头、超高频刷卡器、指纹识别……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扑面而来。这里免费保管了企业职工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等各类档案2.2万卷,一旦碰到出具证明、退休待遇核定等,都需要档案佐证。该中心开发了电子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实施档案电子化工作。
系统上线以来,工作人员扫描加工了7万余卷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和5000余卷业务档案,还优先处理了前台业务利用率高的资料,对库存的参保增减表、转移单、基数核定表等档案进行了电子化加工。放眼看去,所有的电子化的档案都做了标识,均盖章并贴上了带二维码的电子标签。
有了电子档案系统,查档、提取等相关业务仅需5秒即可完成。“过去,对于部分难度大、时间久远的档案,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查档工作,如今可以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定位检索结果。”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多地跑”“来回跑”等堵点难点问题。不仅查询方便了,档案电子化还起到了档案固化的作用,防范风化、损毁等因素导致的档案记录完整性,从而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损失。
劳动能力鉴定“一站式”办理
在烟台山医院东院区的劳动能力查体基地,等候区、签到区、查体区均安静有序,叫号系统清楚地指示查体顺序和时间安排,工伤职工安心在座椅上等待。这里是我市首家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查体基地试点单位。与以往鉴定场所空间较小、检查不便、参加鉴定工伤职工与医院就医人员混杂与现场鉴定秩序维持难的问题相比,这里通过功能分区、导引标识等,对人员流动施行了封闭式单向循环,为广大工伤职工提供了“一站式”优质、高效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
劳动鉴定的核心是专家。在标准化基地,劳动能力现场鉴定系统会根据申请人员的科别、查体工作量、回避原则等自动抽取专家。现场查体一名鉴定人会有两名专家“背靠背”查体,最后还会经过集体评审最终给出鉴定意见,最大程度保障公平公正。
针对一些特殊鉴定群体,市社保中心还会采用“互联网+鉴定”的工作模式开展劳动能力视频鉴定,对行动不便的重伤、重病职工开展上门鉴定服务。
“智慧型”社保点将服务到村
在莱阳,各区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观摩了“人社服务角”和社保“就近办”两个新型基层服务平台,将集成化的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是烟台“温馨社保”的集中体现。
莱阳市城厢街道城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里,村民们有序排队,等候咨询办理业务;柜台里,莱阳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着全民参保有关具体政策,向有创业意向的村民细心讲解创业担保补贴政策;莱阳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则现场为村民们提供社会保障卡开通激活和银行卡制发服务。这个180平方米的大厅,能够为城南村及周边居民提供35项高频人社业务服务,办事不出村,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在城西的“人社服务角”,通过深化与银行、镇街、村居等部门单位合作,将社保经办、就业创业等人社服务集成在合作场所的一个功能区域。还投放了自助终端设备、网办设备,集成掌上经办“二维码墙”,由合作单位安排经过培训的导服人员,引导企业群众社保业务网(掌)上办、自助办。开放、集约、智能、自助”的新型便民服务,拉近了服务群众的距离,为其他区市提供了服务升级好样板。
打造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
数字化转型是社保服务的大势所趋。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今年会继续用好“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完成“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同时,优化电子档案系统平台,实现与“智慧人社”系统共享共用。
聚焦人民群众所盼,持续打造和拓展静默认证、免审即享等数字化便民场景。深化快办服务行动,把更多事项“搬”到网上、掌上,打造更多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全面推行“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的社保服务模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为建设烟台“无证明之城”作出贡献。
在优化传统服务上,加强与银行、党群和基层平台的合作,打造社保便民15分钟服务圈,不断满足服务对象就近办的需求。加强窗口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各类服务机制。优化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线上平台要加大“适老化”改造,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人本化精细服务。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