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执法精准化

市应急管理局推行非现场执法模式,提高精准执法效能

2023年05月23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实习生 韩嘉怡 通讯员 钟伟)昨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烟台市应急管理局聚焦严查严处安全生产“三违”等违法行为,创新推行了非现场执法模式,通过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巡查、“电子封条”智能化视频识别、“电眼工程”系统实时监测、无人机巡航抓拍、监控记录回放等科技赋能手段,提升执法检查的精准化、智能化和效能化水平。

据了解,2022年,烟台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500多家次,立案3100多起,执法检查量和立案率均居全省前列,其中通过非现场执法发现违法案件办案占比达10%以上。烟台市应急管理局的非现场执法模式先后在全省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会议和培训观摩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和典型推广。

运用智能监控开展执法。市应急管理局建立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场所视频监控联网平台,运用视频实时监控、无人机抓拍或监控记录回放等发现违法行为。在全市矿山企业全部建立井口人脸识别系统,查处矿长不带班下井行为15起,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下井、未按规定携带防护自救装备30多人次;在冶金、涉氨制冷、涉爆粉尘等重点工贸企业,通过实时监控,严查作业人员“三违”作业;针对部分企业作业区域广、现场违章作业证据固定难的实际,充分用好“无人机+执法”手段,大大提高了执法检查的效率和震慑力。2022年以来,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查处违规动火、高处作业等“三违”案件246起,占比30%。

运用“电子封条”开展执法。利用智能化视频识别技术,市应急管理局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影像,及时查处盗采、超层越界非法违法行为6起。

运用“电眼工程”开展执法。全面推广应用企业用电监测分析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用电情况,查处明停暗开企业3家,为有效打击“假停产”等行为提供依据,提升了执法精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