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位“老海岛” 一件件感人事

“渤海红帆·老海岛事迹系列宣讲”走进鲁东大学

2023年05月26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张家伟 王晓丹 胡金涛 摄影报道)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人们的追求如何变化,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不能丢,保卫国家的钢铁意志不能丢。”5月23日下午,86岁的“神枪姑娘”刘延凤铿锵有力的一席话,在鲁东大学文学院报告厅里引来热烈掌声。

当天下午,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党群工作部、宣传文化和旅游部、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开展“渤海红帆”老海岛事迹宣讲团送宣讲进高校活动,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80余名师生送上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独具特色的“老海岛事迹”宣讲报告会,也拉开了长岛红帆文化走进高校的序幕。

“老海岛”是长期在长岛进行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官兵、地方干部群众的统称。通过对70多年来“老海岛”建设海岛、保卫海岛的动人故事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出的独具特色的“红帆文化”,成为长岛军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宣讲会上,8位“渤海红帆”宣讲员围绕长岛“老海岛事迹”,结合各自工作中的感想感悟、成果转化等,让“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感人事迹如春雨般浸润人心。

其中,《毛主席赞誉的神枪姑娘》讲述了一名普通的渔家姑娘,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地刻苦训练射击技术,凭着自强不息的拼劲、勤学苦练的韧劲,练就一身“日射飞鸟夜射灯,百步穿杨射流星”的精湛技术,被毛主席赞誉为“神枪姑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守岛建岛人勇突破、重实干、争一流。

《九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讲述了九名老兵在金钱面前不动摇,面对名利不计较,一直坚守艰苦海岛,甘当普通士兵,为部队船修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激励新时代海岛干部自觉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千艘渔船千艘舰 四万人民四万兵》讲述了一群有着强烈国防观念的海岛人,他们常年与火炮为伍,与硝烟为伴,打出的炮弹从不脱靶;他们胆大心细、机智果敢,小渔船勇斗敌潜艇;他们临危不乱、有勇有谋,冒着生命危险智斗偷渡犯,他们用忠诚担当、勇敢机智,铸就海上钢铁长城。

《狂风恶浪当前 党员船长向前》讲述了海难发生时,党委书记带头指挥、党员船长靠前冲锋、渔民兄弟奋不顾身、渔家大嫂倾囊相助……谱写了一曲危急时刻见胆识、生死之间见真情的大爱篇章,激励着新时代海岛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咱老百姓的好支部》讲述了北城村党支部面对收购商随意压价、扇贝丰产难丰收的困境,敢于作为、大胆探索,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产业党建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拥军报国兵妈妈》讲述了一位位海岛普通渔家妇女,在战士生病时,她们送病号饭;战士移防边陲,她们不远千里看望战士……她们和官兵没有血缘,但是却用母亲一样的爱温暖了千万官兵的心。

《我的作品我负责》讲述了长岛老海岛事迹陈列馆施工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专班人员顶住压力、废寝忘食,20天修改了15遍展陈大纲。疫情暴发后,他们逆向而行,长途跋涉到沈阳对接工作,突发旧疾仍坚持工作,4天突击设计方案……陈列馆从无到有的历程,激励新时代海岛干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只进不退。

一句句朴实的语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老海岛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感人事迹,倍加珍惜当下生活,学好本领,自立自强,为强国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通过今天的宣讲,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岛的根和魂,是长岛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标杆。我们从中学习到了担当与责任,更坚定了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倍感自豪,未来我们将提高专业素养,学好本领,修好品德,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张晴说。

“渤海红帆·老海岛事迹系列宣讲”走进高校,将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相结合,这是长岛综合试验区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的有益实践和积极探索。

作为2022年度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此次宣讲活动是“渤海红帆·老海岛事迹”系列宣讲首次走出长岛,拉开了长岛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走进高校的序幕,旨在发挥高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通过品牌宣讲集中发声,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建构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