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
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印染全流程绿色数字化工厂内机械臂正在抓取坯布。 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位于嘉陵江路上的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北厂区,入眼就是机械手们忙碌的“身影”。只见一个机械手正准确快速地从地面的托盘中抓取来料,并精确放置于机床上,其后在机械手的操作下,先后经过车削、钻孔、磨削、检测、喷涂、打包等流程,一个制动盘就完美下线了。
“在上料环节,我们在此前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采用了视觉识别系统,给机械手安上了‘眼睛’,可以精准地抓取无序来料。”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丁康荣介绍说,此前,公司已经进行了产线内的自动化改造,用机械手代替了人工,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80%多,但在上料环节机械手本身只能完成定点抓取,面对杂乱摆放的来料状态,需要员工先从中将待加工产品取出,放在指定位置,然后机械手再从该位置抓取。
“为进一步解决抓取问题,让机械手可以主动识别抓取位置,我们便应用了视觉识别技术,也就是用3D相机拍摄一组照片,通过一定的视觉算法,将无序摆放的工件的位置数据和抓取顺序‘告诉’机械手,机械手就可以按照顺序精准上料。”丁康荣表示,此举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至不足原来的10%,人均产量提升至原来的2倍多。
进一步的升级还在继续。眼下,胜地汽车正在进行后端的智能化升级,拟在检测环节采用机器视觉外观检测,以进一步提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不只是胜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赛道,这对于制造业基础雄厚的黄渤海新区而言,无疑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方向。
引导更多企业抢抓数字化新机遇,烟台黄渤海新区通过“五步”工作法破解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一是“拉单子”,建立企业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二是“搭台子”,根据企业需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系列供需对接会;三是“结对子”,人工智能服务商为企业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供给侧数字技改服务;四是“开方子”,组织开展深层次数字化智能化诊断,对标顶尖智能工厂,逐条列出改造升级要点;五是“树杆子”,积极为企业申报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晨星工厂等荣誉,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参与“智改数转”。
数字孪生打造“透明工厂”
新技术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在一个物理世界的实体工厂里,是否还可能存在另一座虚拟世界的数字工厂?
当然可以。
在位于太原路的泰和新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园指挥中心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虚拟的“孪生工厂”。
“我们与华为创新中心合作,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将数据集成到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以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界面与真实厂区建立交互,将整个园区的外部和两个车间全景还原,使厂区以可视化效果呈现。”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经理林海介绍说,此举有助于解决企业培训难、能耗高环保压力大、生产质量难以监控、系统数据难融合、设备不能统一运维等难题。
“目前,我们的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搭好了底层架构,建立了模型,提取了部分数据。”林海说,未来,随着进一步的搭建和数据的完善,可实现VR沉浸式培训、实时监控设备能耗数据、细微感知企业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从生产、监管、维护到决策等多层次的数据支撑,全面提升企业监管水平,有效推动“智”造升级。
数字孪生技术成功落地,得益于这里良好的数字生态和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
眼下,该区已经吸引了华为、腾讯、京东、紫光、百度等行业头部企业扎根聚集,也有渤聚通、恒远、鸣启数字等本土企业强势崛起。数字园区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建成业达智慧谷、恒远科技智慧航天应用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吸引集聚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入驻发展。
以2019年底落户该区的华为创新中心为例,已经联合新区内企业在机器视觉、决策优化、智能配料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其中万华蚯蚓盒子、胜地视觉分拣、欣和智能质检等项目属于业界首创。
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成为数字化发展的最强支撑。截至目前,该区依托骨干企业研发应用数字平台24个,恒远、渤聚通等企业对标国家“双跨”平台持续发力,累计获批省级示范平台10个,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2100家,市级以上智能工厂19个、绿色工厂48个。
数字化工厂里看未来
厚植生态繁育“产业雨林”
26日,记者走进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印染全流程绿色数字化工厂,发现这里从坯布搬运、印染,到布料的脱水开幅、检测打包、入库出库,从染料的称重、调配到精准输送等各个环节都是由机器来实现的,工人只需要在机器发出异常信号时前来解决问题。
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针织印染全流程绿色数字化工厂,业林纺织在建设之初就坚持一切向“智能”看齐,“在设备上,我们采用智能化AGV、智能打包分拣、机械臂、行业专用机器人等核心技术设备,在技术层面,依托建立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借助自主研发的鹿优云平台与立信中央控制系统Viewtex,通过与生产执行管理MES系统、生产计划管理ERP系统及现场自动化SFC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保证了整个印染整理全流程的自动化。”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主管蔡林军介绍。
从传统生产线,到智能化工厂,变化的不仅是生产方式,更是生产效能的显著提升。
据测算,智能工厂全部改造完成后,生产效率将提高15%-20%左右,节约用工23%;成品合格率提高到99%,单位产品的电耗可降低20.6%,蒸汽减少31.8%,水减少16.9%,天然气减少19.7%,染化料减少6.5%。
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还以数字化工厂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柔性面料供应链平台。该平台结合了织造ERP、织造MES、染整ERP,印染MES,APS等配套功能,可连接外部织厂、染厂、制衣厂,实现从织造到成品服饰全流程信息化,打破上下游各工厂之间的信息围墙。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这样的数字化工厂并非个例。万华化学、艾迪精密等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也由制造向服务加速转型,以龙头带动生态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关联企业433家。
转身向未来,黄渤海新区将打造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吸引集聚更多数字经济产业企业,促进区内数字产业生态繁荣壮大。
借风势,乘风起。在数字化转型上蹄疾步稳的烟台黄渤海新区,定将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为烟台冲刺万亿之城贡献更大份额。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郭传义 王凯 刘才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