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党性教育“高分卷”

2023年07月03日

□孙睿权

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党的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将主题教育的成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讲清、讲透,发挥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独特功能性作用,必须要练好四种功。

一是练好“勤”功,作为党的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者,党校教师必须要以勤学善思、凝心铸魂,滋养坚如磐石的“元气”。宋代思想家朱熹在《朱子语类》曾说过:“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开展主题教育、学懂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教师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采取“读、思、践、悟、行、走、访、看、研”等多种方式来展开研习,通过原原本本学、深入交流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在干训工作中,让每位领导干部读真理之味、品信仰之根、悟实干之行;只有在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中优先做好深化、内化、转化的“勤”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既要讲“理”更要谈“情”,既要把政策理论变成“围炉夜话”,更要用“蓬莱话语”道“党言党语”、将“理论术语”转为“百姓言语”。

二是练好“真”功。孔子曾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的奋进史、也是一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100多年的峥嵘岁月充分证明,党性是播撒在党员干部群众心底的一粒种子,唯有“中气十足”,方能生根发芽、强筋壮骨、开枝散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党校老师,要聚焦党性教育的核心内涵、把握主题教育的重要契机,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学、细学、笃行。灵活掌握21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自觉拧紧党性修养的“总开关”,提高党性拒腐的“免疫力”。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牢牢把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这个度,时刻自我警醒、自我纯洁、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

三是练好“深”功,要以深耕笃行初心涵养“枝叶关情”的底气,答出教学科研的“满分卷”。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中,不仅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的纸面道理,更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经得起群众和组织检验的实践真理,确保底气满满。只有把基层一线的具体实际摸清摸透,主动下沉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一线,把脉问诊、难题排查;授课科研过程中,才能摆脱理论的枯燥乏味性,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终才能做到跟不同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同频共振。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宗旨意识,全力练就读原著、悟思想、讲真理的真本事,真正让党员领导干部真切感受到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自觉做到“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为民情怀。

四是练好“实”功,以真抓实干再建新功。新征程上,作为青年教师应当蓄养同心同向的士气,答出继续砥砺奋进、行稳致远的“满分卷”。“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推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必须自身首先鼓足士气,强化作风锤炼,吹响学习贯彻的“冲锋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应当摒弃躺平、摆烂的歪风邪气,坚持正确目标导向,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本职岗位当作检验能力和作风的试金石、练兵场,主动到乡村振兴、改革发展、基层治理的主战场、最前线,强党性、经风雨、见世面,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蓬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