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紫苏
电报,是战争年代的最重要联系方式之一,如今早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偶尔在影视剧中见到发报员戴着耳机滴滴滴发送电报,那画面总让人感觉又庄严又神秘。
在玲珑红色教育基地,我见到了一封神秘的电报,这是一封记录在中央档案馆摘抄材料专用信纸上的电文,电文的全文如下:
1943.10.30 集总来(指人译)
天津汇兑有办法
山东分局并中央:
一 天津汇兑我们有办法望即作准备
二 黄金送中央路中便于携带,可陆续妥送太行
北局陷
从电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封电报发出的时间是1943年10月30日。“集总来”,我百度了一下,“集总”就是“八路军总部”的意思。“指人译”,就是要由指定的人来翻译电文。据档案馆的管理人员说,当时这类的密电,无论是发报人还是收报人,都是指定的专人,为了防止敌方窃取和破译电文,密码就在指定的这些人的脑子里,必须背下来并且烂熟于心,根本就没有密码本,也不可能有密码本。
据考证,那时候电报的日期格式,一般用十二地支代表1-12个月,用韵目代表日期。古人写格律诗必须讲究用韵,而平水韵的三十一韵部恰好可以代表一个月的31天。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内容更为精炼,提高了时效性的同时也减少发电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电报日期和电文内的日期、序号之间相互混淆。
例如,代表“三十日”这一日期的韵目是“陷”,在落款中就可以用“陷”代替三十日,或以“卅”代替。本文中的“北局 陷”中的“陷”,代表的日期就是三十日。又如:“申”对应的是九月和15时至17时这个阶段,“辰”对应的是五月和7时到9时这个阶段,9月上午8时,就可表述为“申辰”。
这样这封电文的大致脉络就出来了:1943年10月30日,八路军总部来电(请指定人员翻译)电文的主题就是:天津汇兑有办法。
山东分局及中央:一、天津汇兑我们有办法,望你们立即做准备运送下一批黄金过来。二、黄金送中央路途中一定要便于携带,可以在保证稳妥的前提下陆续安全地送到太行山区。
这里至少传达出三个信息:第一告诉山东和中央,山东之前送过来的黄金,已经找到汇兑办法了。第二,希望你们在运送的途中,还要考虑如何便于携带的问题,比如做成小金条,越方便携带越好。后面“妥送太行”,一个“妥”字可谓千钧重,日寇重重关卡,路途又如此遥远,中途要几经辗转,相互不一定认识……怎么才叫“妥”?如何才能“妥”?然而这些个问题,显然发电方面是非常之理解的,所以北局在“妥”字之前,有“陆续”二字。什么叫陆续呢?之前也有,之后也有才叫陆续。第三,电文的启首是:山东分局及中央,也就是说,中央和山东都将收到这份电报,山东运送黄金给延安的事情,中央也是深谙且认可的。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黄金运送到中央的绝密性,中央统筹用作购买药物、军需以及从国民党手中收买情报等机密用途,实在没有办法公开,据说真实的数量其实远远不止十三万两。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畅曾亲赴招远调查,在经过反复论证后得出来一个结论:13万两黄金与等值货币和粮食对比:按照1943年1:1.75折价,13万两黄金为22.75亿法币,按照1945年1:4.198折价,13万两黄金为54.574亿法币;折合粮食:据1942年4-8月对比滨海区调查,13万两黄金1942年分别约可以购买4.99亿斤小麦、5.99亿斤小米、6.5亿斤高粱。这个结论徐教授也写在了他的文章里。
一封神秘古老的旧电报,电文共不过数十个字,不仅精准涵盖了它本身要传达的使命,也有力佐证了招远人十三万两黄金送延安的苦难历程,更蕴藏了“地支纪年月”和“平水韵纪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由此亦可知,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点传统文化知识的话,我们连做个发报员都不够资格。我们也为那个年代的智慧而骄傲,小小一份电文,我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深藏而不露,又岂是日寇列强能轻易参透的?
一封被时代尘封的电报,承载了战友的嘱托和珍重,见证了招远儿女一片赤胆忠诚!
一封承上启下的电报,文化为底色,背书为赤诚,信任为桥梁,嘱托和智慧并重!
你听,你听,那嘀嘀嘀的发报声,昔日电文犹在耳,家国情怀历历听……
一纸旧电报,一片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