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2023年07月10日

□王沐 孟军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两个结合”作出了重大论述。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的意义进行了全面揭示,对“第二个结合”的精髓和要义进行了深刻总结,并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这为我们党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规律性的把握以及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南。坚持并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个维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突破原有的仅仅从文化逻辑层面理解的局限性,树立起对“第二个结合”的信心和信仰。

历史逻辑

中华文化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文化,扎根于东方这片土地,不仅融入了东方的智慧,也汇集了世界各种文明的精华,在不断交织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且具有自新能力,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中,不仅在中华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中华儿女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后,更是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发展乃至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四大发明”为骑士时代的开始与结束,甚至为欧洲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繁荣创造了前提。东学西传更是推动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虽然是以传教为根本目的,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断学习中国语言、文字、风俗等传统文化,并将所见、所闻、所学传向欧洲,包括《中国哲学家孔子》《易经要旨》以及《经传议论》在内的诸多介绍中国文化的典籍经传教士们的介绍,其中所蕴含的丰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成了欧洲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华文化能够历久弥新,传承至今天,是历代中华儿女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成果。时至今日,在面临世界各族文明交相辉映尤其是西方文明所带给我们的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继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延绵了几千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对中国人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和运用。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历史中,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中国的本土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中国化,才使得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却在东方大地取得了成功,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理论逻辑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第二个结合”之所以能够实现,根本原因在于二者是相互契合的,高度的契合性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其一,二者的契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全人类解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观;其二,二者的契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思想是相契合的;其三,马克思主义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终的制度形态作为其追求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是相契合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融相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从最初的受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的支持到如今的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信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一过程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在日积月累中形成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我们需要不断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才能继续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继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扬帆远航。

实践逻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实践基础。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沉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坚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外来的帝国主义列强和压迫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不断奋起抗争、艰苦奋斗,历经万难却矢志不渝,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不易的斗争历程不仅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实践基础,也对二者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根植于欧洲大地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直接用于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解决好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之中,在实践中深化二者的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继续创造人类文明的奇迹。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