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出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为入海排污口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自贸烟台又一经验获全国推广

2023年07月21日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童佳怡 通讯员 郭传义 朱先俊 姜乾

核心阅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向全国推广2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成功入选。

●数据最具说服力:新模式实施以来,烟台自贸片区整治入海排污口302个、整治率达100%,设置入海排污口标识牌150个、设置率达100%,在13个点位抽样监测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100%。目前,该模式已在烟台全域复制推广,全市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5275个、设置完成入海排污口标识牌834个,标志设置率、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整治率均达100%。

始终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排的烟台,再获国家级认可: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向全国推广2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成功入选。

这是继2021年烟台自贸片区创新推出的“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案例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后,又一创新实践成功入列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烟台自贸片区也因此成为全省唯一既获得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又获得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的自贸片区。

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是国家层面评价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形态,截至目前已印发七批共167项向全国复制推广。仔细梳理烟台自贸片区这两项获国家级肯定的“经验”,不难发现有着同样的指向:加快打造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双碳’战略之下,全面促进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是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自贸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蹚出一条新路。”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负责人受访时如是说。

烟台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突出烟台特色为重点,“试”出了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以创新为支点,“精耕海洋”的烟台自贸片区,正书写着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全国“独一份”

率先出台管理办法

7月的海风闷热潮湿,位于烟台自贸片区朱家庄的湾长制网格员朱金宏穿上橙色背心、脚蹬一双雨靴,一手拿着麻袋,一手拿着垃圾夹,走在海岸边巡视,清理垃圾。

“这海滩就是我们的脸面,必须保证它的光鲜亮丽。”每天徒步十多公里,朱金宏对这片海域情况了然于胸,“别看这片海湾附近有3000多家工业企业,但整个海岸线只有3个主干排污口,你瞧,这水质、这沙滩,多好啊!”

3000多家工业企业却只有3个主干排污口,这背后,正是烟台自贸片区创新实施的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

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确定烟台市为全国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城市,要求烟台大胆探索,尽快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入海排污口整治模式,全面推进入海排污口的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务,烟台自贸片区先行先试。

2022年3月1日,全国首个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入海排污口特性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明确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管理要求,分别实行重点、一般和简化管理,彻底消除监管“盲区”。其中,对工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港口码头排污口、规模化工厂化海水养殖排污口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实施重点管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规模以下工厂化海水养殖和池塘海水养殖排污口实施一般管理;对其他入海排污口实施简化管理。

通过规范提升入海排污口,实施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改变了入海排污口长期无序的管理状态,明确了各种类型入海排污口管理要求,从根本上为入海排污口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不只是让“无序”的入海排污口有了“归宿”,借助自身先行先试的优势,烟台自贸片区在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审批环节的做法,也很亮眼。

针对需要审批的入海排污口实施审批手续分类管理,有审批或有备案手续的,自动备案;无审批或无备案手续,但有环评、排污许可证手续的,可提交备案文件后备案;无审批及其他手续的,需整治验收后备案。特别是针对办法出台前的入海排污口,取消审批论证环节,时限较以往缩短30个工作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监管全覆盖

把牢污染物入海最后一道“闸口”

审批手续分类管理实现了源头把控,分级管理入海排污口做到了有的放矢,那日常监管要怎么做呢?

烟台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建设排污许可大数据智慧平台,旨在解决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数据信息庞杂、人工处理效率低和极易出错等问题。

智慧平台由“一套数据库、三个子系统”构成,即排污许可全过程数据库,排污许可数据高级查询、高级导出子系统,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动审核子系统,排污许可数据应用子系统。“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可以动态更新入海排污口台账,实现入海排污口整改、验收、销号信息化管理,形成‘一户一档’,实现海洋监督管理‘一体化’统筹。”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黄渤海新区分局环境管理科负责人王森告诉记者。

不止于此,将智慧监管渗透到入海排污口整治的方方面面,烟台自贸片区还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出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四级海洋生态环境网格监管体系,明确各责任部门职责,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开发使用“湾长制APP”,对开展巡湾过程中发现的入海排污口、沿岸垃圾等问题,现场拍照并通过湾长制APP移交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标准,责任部门将整改照片上传系统进行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一平台、一网格、一客户端”的全覆盖监管模式,真正把牢了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闸口”,海域污染治理效力显著提升。

数据最具说服力:新模式实施以来,烟台自贸片区整治入海排污口302个、整治率达100%,设置入海排污口标识牌150个、设置率达100%,在13个点位抽样监测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100%。目前,该模式已在烟台全域复制推广,全市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5275个、设置完成入海排污口标识牌834个,标志设置率、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整治率均达100%。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烟台经验”在全国沿海地区复制推广后,将改变我国入海排污口长期无序的管理状态,从根本上为入海排污口治理提供可靠保障,更好助力烟台创建国家美丽海湾。

瞄准差异化探索

做深做大海洋开发文章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现路径,也是烟台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差异化探索的重要目标方向。

立足特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当好“探路者”。烟台自贸片区设立以来,在这块29.99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上,始终聚焦战略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涌现出众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开先河、富有成效的改革试点经验并获得全国复制推广。

比如“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聚焦‘蓝色种业’协同培育优质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聚焦制度创新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2项创新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获批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永久举办地,挂牌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加速建设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承载着“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使命的烟台自贸片区,正在这片蔚蓝色海洋里不断探索、持续深耕。

海洋无极限,创新无止境。展望未来,烟台自贸片区将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和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全国首创举措、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力促各项经验落地推广,争当新时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的“排头兵”,为烟台冲刺万亿之城贡献更多“自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