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6日
小古城村香樟树下议事。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摄影报道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一句“梦开始的地方”,唤醒这个曾经的“穷山村”,让它拥有了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头衔。
从下姜村看去,一个个浙江乡村解锁着乡村“善治”的密码,他们串成珠,走成线,汇成一条共富共联的江山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浙江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以善治乡村为支撑,突出党建引领,完善“四治融合”,推进“万村善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好治理篇章,为全国乡村完善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浙江范本”。
共治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此时正稻浪袭袭,茶香怡人,游人如织。
小古城村,既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如何获得这些殊荣,答案就藏在村口的一棵百年樟树上。
“樟树下议事”,几个木质字牌挂在树上,道出小古城村“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共建共治氛围。
村民说,没有“千万工程”,就没有小古城村的今天。20多年来,小古城村在实践中探索出“四议六步”的民主议事工作法,以“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为基础,以“提、议、决、干、督、评”为关键步骤,采取“固定代表+自由代表+特邀代表”方式,不同的“协商菜单”让不同的人来协商,探索出民主协商样本,对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层长期和谐稳定极具借鉴意义。2017年,“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从村口那棵“大樟树”出发,小古城村的“大樟树”,也延伸到了径山镇,以径山村“茶汤议事”、四岭村“兰坪说事”等系列协商议事制度为代表,径山镇加快以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撬动共同富裕建设的步伐,“樟树下议事”飞出了村,在余杭区、杭州市甚至全国各地都因地制宜“遍地开花”。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一切发展的目的。
一直以来,浙江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乡村治理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探索出乡村治理多样形式载体。
从温岭的“民主恳谈”、宁波的“村民说事”,到桐乡的“三治融合”,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基层民主治理实践,把“敢”和“干”的劲头调动起来,把“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做到村民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同时,还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推行“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在村民办事、反映信访诉求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体系,调解成功率达99.4%,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集成社会治理各项功能的全科网格,98%以上问题在乡村得到解决,打造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浙江样本”。
数治
数字乡村一张图
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全村5.61平方公里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全通过一张数字三维地图呈现。
这就是五四村在浙江省率先探索的“一图全面感知”乡村智治模式。
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村情民意”板块,村庄三维实景图上冒出蓝色、红色的事件标识。“蓝色代表办结,红色是新上报、等待办理的。”工作人员介绍,村民通过“随心问”“随手拍”反映的问题会第一时间流转到相应负责人手中,而“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也将主动发现、定位、归集问题。
不仅如此,在五四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水电缴费、快递寄取、自助买药、银行存取款等服务全都“掌上办”,村民只是动动手指,就享受到了城镇居民能够享受的各种便利。
腾“云”驾“数”治乡村,作为数字乡村指数全国百强县域榜单第一名的德清县,其137个行政村已实现“数字乡村一张图”全域覆盖,基于感知、研判、决策一体化的乡村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通部门数据、基础数据、空间数据,精准服务于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
从虚拟数字到现实场景,数字乡村建设的累累硕果,正在为这座浙北小城给出实践和参考。
去年7月,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德清县召开,这也是首个从全国层面召开的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这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支持浙江全力打造数字乡村引领区。
一直以来,浙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土地监测、农产品监管、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积极探索建立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基层智慧治理模式,通过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动态交互式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视频联防联控网络,实现农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
心治
一古一新铸文化之魂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在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无论是寻找清末民初古建筑群,还是带着现代感的“杭派民居”,都是打开乡村生活的新方式。
杭州市桐庐县石舍村,依托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招引咖啡馆、瑜伽馆、艺术馆等文化创意类项目,打造艺创小镇和民宿产业。
一古一新间,乡村风貌相映成趣。
“千万工程”20年,浙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夯基垒土、搭建舞台。
坚持“塑形铸魂”,浙江抢救性实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工程,2783个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利用,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大力传承农业文化遗产,1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跑道得到保护利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乡村文明新风。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万余个,农家书屋1.86万个,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五进”礼堂,通过打造“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会”“我们的村礼”等一系列文化“村”品牌,让文化活起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美丽生态,做强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浙江乡村,从省域走向全国,在广袤神州落地生根,重塑着中国更多乡村的面貌。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不懈真抓实干,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紧盯一个目标不动摇不折腾,才能攻坚克难梦想成真;必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才能赢得党心民心,凝聚起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