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获审议通过,打造烟台工匠建设“升级版”——

力争每年孵化2000名“种子工匠”

2023年09月19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在昨日召开的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暨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上,《烟台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获审议通过。烟台将大力实施“种子孵化行动、墩苗夯基行动、拔节成长行动、孕穗优选行动、青蓝传承行动”,打造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五位一体”的培育模式。到“十四五”末,全市累计培育“齐鲁(大)工匠”50人次,“烟台(大)工匠”200人次,区市工匠、行业(企业)工匠、校园小工匠1万人次,高技能人才突破35万人。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工匠建设工程,市总工会联合12个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实施“烟台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工匠梯次培育体系,涌现出全国行业大工匠5名,连续五年培育出“齐鲁大工匠”,总人数位居全省首位。

“为打造烟台工匠建设‘升级版’,市总工会在全面梳理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召开高校教授、专家、企业负责人、工会干部等不同层面人员座谈研讨,起草形成了《烟台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五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为烟台冲刺万亿城市、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工匠人才支撑。”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海涛说。

根据《方案》,我市将实施“种子孵化行动”,鼓励职业院校根据新兴产业、新职业工种等开设新专业、新课程,聘请劳模和工匠人才担任思政导师、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支持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同时,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把工匠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用于一线职工培训。“我们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和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和新入职的一线工人,力争每年新孵化‘种子工匠’2000名。”陈海涛表示。

如何让产业工人在生产一线墩苗成长、练就过硬技能?我市将实施“墩苗夯基行动”,围绕企业创新转型、产业升级、产品提质、效能提升、节能减排等,广泛开展“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岗位练兵比武、全员创新创效、“揭榜攻关”等活动,不断激发一线工人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热情。同时,在以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十四五”末,全市建立自主评价机制企业达到800家,累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万人次以上,为技能人才成长为齐鲁(大)工匠、大国工匠夯实技能基础。

此外,我市还将实施“拔节成长行动”,围绕16条产业链,把实用技术、关键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等作为劳动和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激励一线产业工人在竞赛中拔节成长、脱颖而出。“我们计划健全以企业竞赛为基础,以国家、省、市、区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和国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每年承办或主办各级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000场次,参赛人次力争达到60万,力促每年超5000人晋升一个技能等级。”陈海涛说。

如何聚合产改优势资源?我市将实施“孕穗优选行动”,构建市、区、企业、院校四级联动、梯次衔接的工匠人才孕穗机制,积极吸纳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级工匠选树活动,尤其注重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精尖缺工匠型人才的选树培育,形成各级工匠人才上下联动、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各区市以及具备条件的行业或企业,组织开展工匠选树活动,并给予相应资金扶持;市级坚持优中选优,每年从区市级和企业(行业)级的优秀工匠中选树“烟台大工匠”10名、“烟台工匠”20名,为齐鲁(大)工匠和大国工匠培育储备技能人才。

《方案》还提到实施“青蓝传承行动”,健全完善师带徒制度,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推广“师傅传承大讲堂”“专家人才大讲堂”“班组大讲堂”“劳模工匠讲堂”等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开展“名师高徒”活动,建立健全“名师”“高徒”“名匠”档案,通过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方式,引领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成长为工匠人才。到“十四五”末,实现工匠人才师徒结对1万对,对带徒成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上一级劳模和工匠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