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9日
泰和新材泰美达®间位芳纶科研团队。
时至今日,回想起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携带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的那一刻,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美达®间位芳纶科研团队核心人员吕继平仍然感到振奋。这面国旗正是以泰和新材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主,经历无数次试验研制,制造出的高品质月面展示国旗面料。
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以及玉兔月球车上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嫦娥五号”国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帜。这标志着,在中国航天史上,第一面在没有温控的严酷环境条件下的织物国旗在月球上成功展示。
浩瀚宇宙,广阔苍穹。是什么让“登月国旗”保持“鲜红本色”?
答案在于匠心。
泰美达®间位芳纶科研团队以匠心突破技术壁垒,使应用了间位芳纶材料的国旗有效克服了太空中高低温循环极端环境,从而保持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
“匠心,就是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在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间位芳纶实验室,正在和团队进行样品测试的吕继平这样对记者说,“间位芳纶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长久以来一直被西方国家控制。泰和新材的间位芳纶技术发展之路,就是一条自主创新驱动,不断优化改进的道路。”
实验室里,恒温磁力搅拌器、酸碱滴定仪、氯离子自动检测仪都在搅动着量杯中的溶液,科研人员们戴着白色防护手套,专注地进行取样检测分析。
“芳纶生产工艺流程长、跨度大,聚合溶液的制备、中和,初生纤维的凝固成型、洗涤、烘干、热处理等上百个工艺参数需要调控。诸多机器设备、自控程序必须一一调试。”吕继平向记者介绍说。
在难题面前,泰和新材泰美达®间位芳纶科研团队的30余名技术人员向来敢闯敢试。他们深知新材料行业具有特定的发展规律,要将科学突破转化为工程成果,需要在配方、工艺参数、自动控制等方面进行旷日持久的尝试。因此,攻坚团队一直鼓励尝试,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吕继平说,“上到高层次人才、下到普通职工,只要敢创新能创新,我们公司就有奖励,创新基因已经融入每名员工的血液中。”
沉析纤维是制造芳纶纸的关键材料,但受历史条件限制,公司沉析纤维在品质和成本控制方面上一直存在较大差距。吕继平带领研发团队于2013年成功开发了“用分子蒸馏法分离提纯纤维溶剂技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几乎“钉”在了施工一线,从设计图纸到设备验收、安装调试,每个环节都反复确认,最终在短时间内确定了运行工艺和参数。“项目投产后,沉析纤维生产成本降低了约7000元/吨,沉析纤维的品质也得到显著提高,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1500万元。”吕继平自豪地表示。
2015年,公司与美国的竞争公司对标,启动了沉析纤维新工艺开发项目。“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吕继平带领研发团队精业笃行,经过了上百次小试,初步确定了工艺配方。2017年设备完成改进,2019年确定了工艺路线,2020年开始产业化建设,大幅提高沉析纤维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燃动力消耗,极大地推动了原料和芳纶纸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实现了公司芳纶纸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由泰和新材研发的间位芳纶纤维,彻底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开发了间位芳纶国产化工业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广泛应用于军警安全防护服、高温环保滤材、工业安全防护服、高端电器绝缘材料、飞机及高速列车次受力件、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材料。
眼下,团队正在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应用于森林防火的抗菌纤维、利用生物环保原料制成的生物基芳纶等新产品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新技术,在国际同行中实现芳纶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有水平,永不停滞于当前状态,向更好、更高、更精的方向努力。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用创造、用奋斗、用青春,书写新时代间位芳纶事业的新篇章。”吕继平说。
以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间位芳纶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吕继平为技术带头人的泰美达®间位芳纶科研团队,在推动间位芳纶材料生产工艺改进、新工艺开发、指导职工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改进,实现泰美达®间位芳纶产能的万吨级跨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省市及国防科工项目5项,省重大建设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达到14项。2021年,泰美达®间位芳纶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2年,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间位芳纶制造技术建设的山东省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达到16000吨/年,位居全球第二,市场份额全球占比30%。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