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3年09月25日

□徐建华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国际经验表明,每一个世界级、航母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批与之协作配套、长期合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它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专精特新”四个字突出的就是一个“好”字,所以,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其自身增长能力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另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借鉴,对整体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也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其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补短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所以,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韧性和竞争力。再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锻长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能力在细分领域成长为单项冠军,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微观支撑,也为新发展格局构建奠定基石。

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烟台具有优势条件

首先,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及省市纷纷出台支持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为我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出台政策、梯度培育、精准扶持,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其次,有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优势。烟台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目前已形成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占比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培育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9大产业,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加快构建16条重点产业链。烟台市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优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第三,有永不言弃的企业家精神。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领路人。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烟台企业家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市及时总结优秀企业家典型案例,对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予以表彰和大力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出台政策措施,厚植企业家成长的烟台沃土。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要打好组合拳

首先,要探索创新,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企业融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其“四高一轻”(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特征更为明显。因其“轻资产”,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较大。为此,202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在创新“轻资产”企业融资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推行政策、平台、产品“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模式,有效畅通了区内“轻资产”企业的融资瓶颈。

其次,要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多维度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缺人才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引才难、留才难。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充分发挥数字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上云、设备上云等,助力其转型发展。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进企业所需人才。《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指出,要因企制宜,帮助企业精准引进所需人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导中小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按照规定落实人才政策。

再次,要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机制,多方面解决技术供给不足问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特点是创新性强。因技术创新风险大,能否成功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科研力量不足以及研发投入力不从心等原因,导致所需技术供给不足。在这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创新拓宽“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上下功夫。比如,政府可通过牵线搭桥,充分利用本地高校院所的人才资源,使企业所需高端人才与中小企业牵手,协同进行课题攻关、技术突破,这可有效解决企业技术供给不足问题。

还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多途径解决市场开拓问题。依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力量,很难把握大市场,所以即使有好的产品,也存在卡位入链难的问题。为此,一要常态化举办产业链专项对接活动,让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卡位入链。二要鼓励本地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协同发展,以积极拓宽本地优质产品应用市场,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找市场、推产品。三要鼓励企业积极开拓需求升级带来的新市场,支持企业过好“市场开拓关”。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