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守初心,为“救”辛苦为“助”甜

2023年10月10日

双节假期救助值守及“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是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职能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服务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工作,也是检验民政救助管理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救助一个人,幸福一家人

9月23日中午,一名男子到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求助,自称白某,老家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因身上无钱想求助一张返乡车票。工作人员在登记询问过程中,发现白某情绪紧张,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对自己如何来烟台及来烟后的经历讲述不清。根据救助经验,细心的工作人员初步判定白某疑似智力障碍,需尽快联系其亲人并核实身份及身体情况后予以处置。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跨省联动快速查询机制,迅速联系凉山彝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协查,在双方救助机构的密切合作下,白先生的姐姐打来电话,称其弟弟三年前因车祸头部受伤导致智力障碍,再三强调不要让其弟弟单独坐车,请求市救助中心护送其返乡。为安抚白先生的情绪,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让姐弟俩保持联系。“要不是你们,我们都不知道弟弟去了哪里,这个十五都过不好,这下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烟台民政的救助!”视频另一端的姐姐激动地说。

巡查百街巷,守护一区域

10月2日上午,市救助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又响了,工作人员接到热心市民电话称,芝水大集上有多名人员在行乞,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大集上人员密集,工作人员一边询问过往商贩,一边寻找乞讨人员,最终在集市上的一个交叉路口发现一名躺在地上的二十多岁疑似智力障碍的男子和一名五十多岁的妇女在行乞,两人面前放着印有求助信息的广告布、收款二维码及收钱用的箱子。工作人员近前了解情况,该妇女自称两人是安徽人,母子关系,刚到烟台两天,在老家已享受残疾补助及特困补贴,因其儿子患病,想出来多讨点钱给儿子治病,工作人员一边告知其救助政策,一边劝导其接受救助。在集市另一个路口,工作人员又发现一名面部及手部烧伤的男子在行乞,该男子坐在简易板车上,车上放着收款二维码及收钱的篮子。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劝导该男子接受救助。

在劝导救助的过程中,有的摊贩说:“他们都是职业乞讨,一会儿工夫要到了好几百块钱。”有的群众说:“这样的人很可怜,大家应该献点爱心。”还有群众说:“国家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这帮人就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骗取钱财。”……为解除好心群众的困惑,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给附近摊贩和过往市民讲解了国家救助政策,并发放了求助联系卡。大家纷纷表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会第一时间联系救助站。同时,工作人员将现场处置情况反馈给报告情况的热心市民,对方对市救助中心的工作效率表示很满意。

护送千公里,温暖一座城

8月21日21时,一瘫痪男子被热心市民护送至市救助中心求助。据市民反映,该男子名叫车某,陕西汉中人,因脑梗住院治疗,现已脱离危险期,但生活不能自理,无亲属照顾,无力返乡而求助。市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及时联系车某户籍地救助管理机构,经了解核实,车某在烟台打工期间因病住院,现病情基本稳定,无力返乡。其家庭困难,年老的母亲因身体不适无法来烟接他。市救助中心一边将其送到定点医院做好护送前的康复治疗,一边联系其户籍地救助管理机构做好接收准备工作,确保车某不会因为其家庭困难无人照料而流落异乡。在车某住院康复期间,市救助中心领导多次到医院探视了解病情,同时派出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辅助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车某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符合返乡身体条件。由于车某身体无法坐立,9月11日,中心领导决定派6名工作人员抬担架护送其返乡。从烟台到汉中距离近2000公里,又无直达火车,抬担架乘火车实属不便,为确保护送工作顺利进行,护送小组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协调烟台火车站、青岛火车北站、汉中火车站及所乘坐的各趟列车的列车长,最大程度地为车某提供乘车便利。乘车途中,工作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为车某送水喂饭,接屎端尿,擦拭身体,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在烟台、汉中两地救助机构协作下,车某顺利返乡并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自2023年度“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开展以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共救助172人,寻亲成功7人,护送返乡42人,街头巡回救助95次,劝导26人次,发放食品及防暑物资1362件。下一步,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推进救助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建设,切实维护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隋永见 曲鹏程 颜丙侠)

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在行动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