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一烧、咳一咳”会“强一强、壮一壮”

专家称呼吸道黏膜免疫需要“养寇自重”

2023年12月06日

高烧、头痛、腹痛、呕吐、乏力……甲流如期而至,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均会中招,宝爸宝妈们更是因为焦虑恐惧而天天“泡”在医院里。

如何正确面对?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儿科专业博士辛毅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真不必要这么悲观。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说:认知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当家长从认知上搞明白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与呼吸道黏膜免疫的关系,认识到人体的免疫体系是多么的强大和如何才能保持这种强大时,就会‘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对付甲流、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小玩意儿’了!” 而“养寇自重”则是辛毅开出的一剂“良方”。

呼吸道黏膜免疫

需“养寇自重”

辛毅说,人体黏膜系统相当于覆盖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一张“大毛毯”,上面大量的绒毛和粘液,就像一片沼泽草地,外界的微生物以及有毒的物质接触后,就会陷入到泥潭中,然后被排出体外,如咳痰、腹泻,或者被吞噬后免疫清除。

排出的过程是器官功能的表现,如肺的咳嗽和胃肠道的吐泻;而吞噬清除则需要人体强大的免疫功能,这也是保证健康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因此,保持强大的黏膜免疫,才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科学之路。

“从进化角度来看,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都是在与自然环境不断斗争中,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因此,若想让人体的免疫功能足够强大,就必须通过不断斗争的方式,这一斗争的方式就是让呼吸道黏膜不断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保持接触和相互作用。

如果父母把孩子过度防护,让呼吸道黏膜接触不到或接触太少的环境微生物,那么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就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逐渐失去“反应”,其保护功能反而会逐渐被削弱,出现功能倒退,反而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高热和进展为危重状态。所以,为保持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大,必须“养寇自重”。

看待呼吸道病毒感染

要有辩证思维

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咳嗽、流涕、腹痛、呕吐等症状,虽然会让身体不适,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它们也具有很多保护性意义。辛毅表示,“发热是人体被感染后最常见的反应,也是人体对抗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手段之一。据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在人体体温36℃-37℃范围内复制传播最活跃,随着体温的升高,病毒复制水平逐渐降低,而高热38.5℃-39℃甚至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复制。因此,在当前甲流流行期间,不妨允许宝宝在37.5℃-38℃范围内‘烧几天’。前提是,宝宝没有热惊厥病史和精神反应状态良好的情况下。”

另外,所谓的“痛”也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通过疼痛感觉,将被感染入侵的“信号”传给大脑“国防部”,发出全身抗感染命令,并通过调动大量免疫细胞部队来消灭入侵的敌人,所以只需要通过药物把疼痛控制在可以“忍耐”的程度就行,不要非得偏执地让自己“一点儿也不痛”。

而咳嗽、吐泻等,则是呼吸道、胃肠道黏膜的保护性排泄功能,把陷在“黏膜泥潭”中的坏东西排出去的过程,也只需要控制在不影响工作睡眠的咳嗽程度和保证不脱水状态下的吐泻就行。

因此,“在看待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其治疗上,需要辩证思维,能忍就忍忍吧。”辛毅说。

及时接种疫苗

未雨绸缪是“良药”

在辛毅看来,人类的免疫功能是非常有“智慧”的。“当被外来微生物刺激后,就会记住并消灭这个‘坏蛋’,刺激的次数越多,消灭的能力越强。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免疫受训(trained immunity,TI)’过程,也是免疫功能强大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持这一过程,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表面会分布大量的常见的细菌来不断刺激免疫,就是所谓的“益生菌”。对于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人体可能就不会认识这些危险。这些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往往都是季节性、流行性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潜伏隐匿的病毒细菌(脑膜炎链球菌、水痘、麻疹等),为了不被它们钻了免疫防御的空子,需要通过接种疫苗的手段来主动防御。因此,辛毅建议“读者务必克服疫苗犹豫情绪,及时接种包括流感疫苗在内的儿童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让免疫机能不仅能吃一堑长一智,还能够未雨绸缪地主动免疫接种。”

无论是常见的各种呼吸道病毒、细菌、支原体以及季节性流感等各式各样的病原微生物,会时时刻刻对人体进行攻击,而强大的免疫系统足以碾压它们,只是在战斗中并发的症状,会让人体感到不适。“这种不适不仅是躯体感觉不适,还有认知和情绪。”辛毅坦言,如果父母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宝宝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原因,以及这些症状对宝宝的成长有哪些好处,就不会再感到焦虑和崩溃了,请相信宝宝每“烧一烧、咳一咳”,免疫功能都会“强一强、壮一壮”!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