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9日
在海阳站,旅客在莱荣高铁开通运营首发列车旁拍照留念。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莱荣高铁上行驶。
在海阳站,车站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展示莱荣高铁开通纪念册。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张翠华 摄影/唐克
历时1114个日日夜夜,12月8日,莱荣高铁全线通车。至此,全国路网短板得以补齐,胶东半岛地区从“动车”时代阔步迈进350km/h“高铁”时代。
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烟青威中心节点的海阳市,汇聚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国际海港、空港,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阳港,青荣城际、蓝烟铁路、荣潍高速、威青高速、文莱高速纵横交错。青岛至海阳市域铁路列入国家发展规划,莱荣高铁通车后,将实现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4小时快速交通圈。此外,海阳港东港区、国道228等重大工程高效推进,海阳加速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
以互联互通为方向,以轨道交通为主体,以农村基础设施为补充,为构建一体化、广覆盖的交通网络,海阳市全面启动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围绕建设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建设安全可靠的安全应急、建设智慧引领的创新发展、建设集约节约的绿色交通、建设现代完善的行业治理“六大体系”建设,实施建设“轨道上的海阳”、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干线公路提质、“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暨交旅融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等“六大专项行动”,编制完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烟台海阳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不断探索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试点“海阳经验”。
铁路
贯穿高精尖产业区,提供全新“轨道动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2020年11月19日,中铁四局在莱荣高铁海阳段留格庄河特大桥打下第一桩。三年间,4座隧道、11座桥梁和14段路基拔地而起,串起海阳人的高铁梦想。
“莱荣高铁线路全长1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7站。线路西接青岛莱西,向东依次经过烟台莱阳、海阳,威海乳山、南海新区、文登、荣成区市,共设莱西北站、莱阳丁字湾站、海阳站、乳山南站、威海南海站、文登南站、荣成站7站。其中,海阳站是全线唯一具备双向始发列车功能的中间车站,在沿线区市中建筑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据海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明庆介绍,莱荣高铁海阳段长度为53.45km,施工单位先后完成桩基、承台、墩身、路基填挖、箱梁架设、轨道板铺设、隧道贯通、站房建设等工程。作为济青高铁、潍莱高铁的延伸通道和山东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莱荣高铁的通车将一举改写城区无高铁的历史,对发挥沿线经济社会和旅游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化高铁路网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于在洲看来,莱荣高铁贯穿海阳的南部沿海区域,是海阳高精尖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开通后,可带动周边现代农业、文旅产业、仓储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海阳优势产业关联、优质资源整合、产业链条互补提供新的“轨道动力”。
公交抵达,同城发展。“轨道经济圈”指日可待。
10月6日,山东省政府印发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青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划》初稿已完成。“我们持续关注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城市交通处正在起草的《市域郊铁路发展指导意见》编制情况。接下来,将根据国家发改委指导意见,及时推进后续工作。海阳市发改局局长王月军告诉记者,青岛(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旨在衔接协调城市轨道交通,构建一小时通勤圈。该线路西起于青岛11号线终点站鳌山湾站,途经青岛田横组团、海阳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沿滨海公路、海滨西路、济南路到达终点海阳站,与莱荣高铁实现无缝换乘。线路长约53.3km,包含高架线48.9km,地下线4.4km,设站8座。其中海阳境内线路长约28.1km,设站5座。项目建成后,海阳将加快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实现与青岛“同城化”发展这一新阶段。
公路
构建综合网络,打造“交通+旅游”新名片
劈山凿岭,穿珠成链。
在海阳市,有一条167道弯的“天路”,这就是盘石—朱吴民俗旅游路。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的民俗旅游路,全长25公里,串联沿途26个村庄,实现了海阳市山岳生态旅游板块与滨海休闲旅游板块的对接。
“海阳民俗旅游路沿线自然风光秀美,既有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北的最大竹林云顶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区,又连接了地雷战纪念碑、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地雷战蜡像馆等红色旅游打卡点。”说起这条路,海阳地方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刘华刚十分自豪,今年6月,民俗旅游路荣获交通运输部2022年度“十大最美农村公路”荣誉称号。
以莱荣高铁为骨干,以海阳站、海阳市客运西站为支点,以县乡线路为依托,海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正日趋完善,为勾画美丽海阳“工笔画”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作为山东省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一环,全长10.4公里的G228丹东线海阳乳山界至大辛家西段改建工程正在高质量推进,计划2024年主体工程完工。
烟台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杨小平认为,当前是全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海阳市依托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宏观规划,着力打造沿黄渤海文化廊道主线,将不断延长交通产业链、丰富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创新推进交通、文旅大融合,打造交旅融合示范样板。
海运
智能化升级港口,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
9月15日,海阳市生态东港临时建设工程和预制场地正式开工建设,并于11月中旬基本完成,东港项目组整体预计在2025年12月竣工。
为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2021年海阳市做出建设海阳港东港区的重大决策。
“为更好地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为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便捷顺畅的交通支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我们将加快海阳港东港区工程建设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海阳市港航局局长王春清希望以此提升海阳港的集、疏、运能力,推进以港兴市,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据了解,海阳市生态东港建设项目位于海阳西港东侧5公里水域,建设5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量为1911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2210万吨。建成后,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3G/4G无线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北斗/GPS定位、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可将货物、司机、车辆等要素融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全天候网络无缝覆盖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及各种状态信息。
智能化升级改造后,散货码头将通过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以智能物流系统为平台,通过PC端、APP、小程序等技术手段,从货主、承运商、司机再到客户一站式全链接,实现多方协同支持,在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的同时,保障安全、保护环境,推动港口可持续绿色发展。
空运
产业多元,航天航空同步发力
逐梦空天,聚“星”成链。航空航天产业多元蓝图逐步实现。
海阳市周边虽然有青岛市、烟台市和威海市三个城市机场,但均离海阳市有一定距离,长距离对外交通仍较不便,不利于航天产业、核电产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通用航空业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可满足东方航天港建设对快捷高效人流、物流的运输需求,是未来海阳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
统筹考虑空域条件、气象条件、净空条件、机场规模及功能的扩展等因素,海阳市计划按照A1类通用机场标准进行用地及空间控制,中远期在行村西原道口农场建设海阳通用机场,占地600亩,包括1条1200米×30米跑道、航站楼、机库、停机坪等,预计投资2.5亿元。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及相关手续办理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构建海阳市航天、航空产业一体化布局,有利于海阳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海阳打造集航天发射观礼、航天健康疗养、航空文化娱乐、航空休闲运动、航天航空科普、航天航空育种产业化于一体的中国首个航天航空文旅休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