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

打造国家水网建设“烟台样板”

2023年12月14日

勇担“国之重任”,发力“双区”建设。

昨天,加快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向全市发出加快推进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动员令。

从省级示范区到国家级先导区,烟台不断被委以重任,也顺势站上国家水网建设的潮头浪尖,进入了水网建设改革攻坚、提速发展起势期。

大胆试,大胆改。“双区”建设将塑造烟台水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

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9月25日,水利部正式确定烟台成为国家批复的北方沿海唯一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这是继8月份,烟台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之后,再次担起沉甸甸的重任。

什么是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

2022年,水利部创新水网建设推进机制,开展水网先导区建设,确定广东、浙江、山东等7个省(自治区)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省级水网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实施。

今年,水利部启动开展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同时,为加快市县水网规划建设,鼓励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创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开展第一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其中,浙江省宁波市、河南省平顶山市、山东省烟台市等7个市作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这些地方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水网建设基础比较好,都提出了符合地方水情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骨干框架和布局,并且已初具雏形,“十四五”期间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近年来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也比较高。这些水网先导区建设基本能够实现预期效果,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推动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也就是说,水网先导区的意义在于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切实发挥先导区示范引领作用。

借此,烟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山东唯一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及7个山东省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未来,将为黄河流域、胶东半岛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的城市提供生动案例。

建好“双区”优势明显

在众多申请城市中,烟台何以脱颖而出?

综观“双区”的成功创建,是烟台深度融入国家、省级水网,引领新时代烟台水利改革发展和项目建设实施的战略眼光。

坚持高位推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建设,将其作为系统治水、破解全市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关键一招,作为全面兴水、推动水网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到一线调研推动,为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先后召开10次常委会、12次常务会或专题会研究水网工作,并赴上级部门申请争取;成立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

抓好规划引领——

2022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印发实施《烟台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烟台市现代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现代水网建设,聚力构建形成“两干五库七脉支撑、三区五源五水统筹”全市现代水网格局。紧紧围绕“保中心、保民生、保产业、保应急”的目标,统筹推进“七库三线”中心城区水网工程,加快实施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水网建设。

注重守正创新——

市委、市政府强调在持续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等传统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保护水生态,改善水民生,做强水经济,积极推动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加快培育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努力塑造烟台水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占全省1/20的用水量贡献近1/9的生产总值;“十四五”计划完成投资346亿元,是“十三五”投资的1.33倍;南水北调东线骨干调水工程建成运行,年调水能力9700万立方米……可以说,烟台有信心、有干劲织牢水网、建好“双区”。

3年投资230亿元构建现代水网

从今年起,烟台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近230亿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构建形成“循环通畅、集约高效、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管理智能”的市级水网,努力为国家市级水网建设探索路径。

“建设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是烟台水利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玲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担当作为,努力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扛大旗,在全省水利现代化实践中挑大梁,在全国水网建设示范引领中打头阵。

在水网先导区建设上,将研究制定水利高质量发展技术标准,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智慧水监管等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从源头上适应国家水网先导区市域样板建设的需要。依托美丽河湖、水利风景区等打造水文旅工程体系、打造五大“样板区”、打造新载体新标识。

在项目建设上,围绕河网生态、水域保护、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再生水配置、水土保持、农田灌溉等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把蓝图变成实景。既抓水网建设“百项千亿”工程,又抓工程管理“微改精提”项目,以大项目引领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聚焦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抓质量、保安全、提效益,确保项目“真落地、进度快、形象优、品质高”。

在管理创新上,探索中心城区水网统建、统管、统运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水网运行效率。注重技术创新,做好现有数据、系统的全面整合。加快3大流域、20余项重点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推进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精心打造智慧水网。

在融合增效上,坚持“跳出水利看水利、立足全局干水利”,努力构建“大水利”工作格局。积极支持发展水经济,充分利用引调水工程、河道综合治理、美丽幸福河湖等建设成果,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特色饮品、特色企业发展。全方位推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确保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1.42亿立方米以内。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孙晓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