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荣昌生物K座细胞培养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细胞培养。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危颖 摄影报道
新质生产力,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企业破浪前行的必然之选。
对于始终奔跑在生物医药赛道上的荣昌生物而言,“新质生产力”虽是个新名词,但早已在发展中可观可感:矢志创新,几十款创新药在研,适应症不断拓宽,联合疗法探索持续发力,商业化稳步推进,这一切只为让更多患者用上创新好药。
向“新”求变,蓄能未来。使命在肩的荣昌生物,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续写创新药烟台造的精彩篇章。
几十个创新药在研
研发管线不断拓展
最近一段时间,荣昌生物可谓喜讯不断:
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成功续约,作为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继续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将更好地造福更多患者。
就在20多天前,也就是11月22日,荣昌生物宣布:泰它西普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完全批准。此举意味着泰它西普通过所有必要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其对大多数目标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广泛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此次获完全批准也是泰它西普继2021年首次获附条件批准、成功纳入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的又一里程碑节点,将加速惠及更广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坚守创新药研发十几年,荣昌生物迎来收获期,新质生产力也在加快形成:目前,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该公司产品管线中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多达几十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产品正在开展用于治疗几十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今后每年会有数个新药申报临床。
新药研发持续突破,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展。
“对于创新药来说,要去拓宽更多的适应症,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惠及更多患者。”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两款明星产品为例,泰它西普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国内外多项临床顺利推进中,未来海外市场值得期待。国内,类风湿关节炎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重症肌无力、原发性干燥综合症、IgA肾病、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等适应症的Ⅲ期临床正在进行中。在海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Ⅲ期临床正在顺利推进中,重症肌无力的Ⅲ期临床已获FDA批准。
维迪西妥单抗已有胃癌、尿路上皮癌两大适应症获批上市,且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目前维迪西妥单抗单药及联合PD-1、化疗等药物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中,覆盖膀胱癌、乳腺癌等瘤种。
当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获批上市,越来越多的适应症得到开发,更多的患者将重获新生。未来,荣昌生物将针对全球尚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持续推出更多原创性生物新药,全力推动中国原研药走向全球。
拥有近千人研发团队
加速迈向新一代抗体药物策源地
隆冬时节,位于上海的荣昌生物全球研发总部建设现场依然繁忙。目前,这里的桩基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检测,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新一代抗体融合蛋白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平台,开发和优化多特异性抗体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推动荣昌生物成为新一代抗体药物策源地。
截至目前,荣昌生物已经在烟台、上海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建立了3个研发中心。其中,烟台研发中心负责创新生物药产品的临床前开发及临床试验研究,上海和美国研发中心负责创新生物药产品的临床前研究及发现。
这,正是荣昌生物夯实研发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当“新”成为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主题词,创新能力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荣昌生物已成功打造出一个包括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双功能抗体平台等三大平台在内的世界级自主创新研发引擎,涵盖了创新生物药从早期发现、靶点筛选及验证、药物发现、研究及开发的全部关键节点,研发管线涉及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双抗、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生物大分子药物技术。依托这三大平台,荣昌生物将在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开发出更多全球首创、同类领先的生物药。
人才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荣昌生物就聚集着一批耀眼的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大咖”。
房健民博士,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拥有20多年的生物制药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及逾50项药物发明专利,是荣昌生物已上市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的发明者,曾担任“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何如意博士,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是中国药品临床开发及全球监管制度领域的权威专家,在美国FDA及中国药监局工作近20年,其中在FDA工作逾17年,参与制定多项治疗领域的FDA指南。
王主伦博士,现任荣昌生物首席科学官,在生物医药和制药行业拥有超过 25 年的研发经验。曾在多家新创公司和大型企业主持并促成了10多种小分子和大分子治疗药物的 IND 申请,包括多个上市产品和在研药物,其研究涵盖肿瘤学、神经科学、代谢紊乱和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在这支专业化核心管理团队的领导和号召下,荣昌生物建立起一支实力强劲的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其中,新药研发团队拥有逾500人,临床开发团队拥有约360人。截至今年6月份,荣昌生物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28个,并获得104个。
不只招引高端人才,荣昌生物还依托烟台市首家可独立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工作站——荣昌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更多医药创新领域的专业化高端人才。“工作站配备了房健民博士领衔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根据进站博士后的学术背景、专业特长,结合公司前沿攻关方向,因人而宜精准制定科研课题,全程精心指导。”荣昌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曲文博介绍,设站10年来,先后培养8位博士后出站,目前在站博士后18人,还有4人拟进站。
有目标,有坚持,有情怀,这群烟台生物医药行业自主创新的追梦人,还将创造惊艳世界生物医药舞台的新奇迹。
就地产业化
“烟台产”创新药走向全球
任何一款创新药,只有走向市场才能真正惠及患者。不断提升研发成果的产业转化、市场转化速度,也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为让更多患者尽快用上创新好药,荣昌生物不断加快新药产业化进程,实现创新药在烟台就地产业化。
在荣昌生物医药园内,荣昌生物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4期K座抗体大楼取得新的进展,12台2000升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生产的产品,正是今年11月刚刚获得完全批准上市的泰它西普。
“这条泰它西普的产线年生产的原液可供超过200万支制剂需求。另外一条迪西妥单抗的产线年生产抗体量可供生产制剂200万支。”荣昌生物生产部执行总监张仲霖介绍说。
加之此前已经投用的一二三期工程,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已经全部投用。这个从2020年2月份就开始擘画的新药产业化蓝图已经变为看得见的现实、摸得着的生产力。
眼下,依托已投用的新药产业化项目相关生产线,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的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可满足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用产品的需求。
10月31日,荣昌生物发布今年三季报,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35.08%,从这一数据足见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持续放量。
无论是进入医保,还是探路联合疗法,亦或是积极深耕国际市场,都是为了让更多患者有药用、用得起。随着适应症逐渐增多,市场逐渐打开,产能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烟台产”创新药将从这里走向全球,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人类未来健康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一条中国与全球几乎并驾齐驱的新赛道。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之一,荣昌生物始终将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视作价值创造的主要源动力,不断在研发、生产、疗法等领域布局,创新生态愈加活跃,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未来,也将更好地造福患者、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