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莱山法院高效能动执行暖民心

2023年12月15日

执行,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为让公平正义兑现得更早更好,莱山法院跟优化执行流程机制要效率,跟每一个执行干警要质量,要求干警在涉企案件执行中绷紧优化营商环境这根弦,给企业留出生存发展的空间,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尽心尽力办好每一件“小案”,让司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执行权分段集约运行

结案用时明显缩短

在莱山法院,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24小时内,就会发起网络查控,网络查控期限内发起率达到100%。网络查控结果反馈后一个工作日内发起网络冻结。

为优化执行质效,该院今年6月启动了“事务集约、繁简分流”执行机制改革,团队建在执行流程上,执行权分段集约运行。不同的流程节点设置不同的执行团队,由执行指挥中心统筹,各执行团队分段实施。执行指挥中心成立集约办理团队,负责立案信息核验、接收案件、首次分案、网络查控、电子送达、外勤调查、财产评估、网络司法拍卖等节点的集中处理。格式化法律文书3日内集中制作、送达,集中制作的法律文书最大化使用“文书自动生成系统”,提高文书制作效率。

“执行指挥中心强化实体化运行,实现执行案件信息全链条可监管、全节点可查询、全进程可预期、全流程可追溯,执行指令全过程线上交办与反馈。”莱山法院执行局局长侯德山向记者介绍,改革彻底改变了“一人包案到底”或“团队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实现“最强大脑”与“最强团队”效能的有机结合、线上执行和线下执行的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该院首执案件平均结案用时48.8天,位列全市法院首位,比去年同期缩短了12.8天。“3+1”核心指标及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结案平均用时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三名。

能动执行涉企案件

给企业留活路

针对涉企案件,莱山法院坚持能动执行,力促执行工作与服务企业相结合,打造了“司法助企·执行亮剑”品牌。

在执行一起双方都是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中,执行干警通过网络查控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被执行人甲设备公司虽然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无法偿还相应债务,但仍在努力拓展业务以求盈利。了解到被执行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后,执行干警对该案的执行方案进行了深入思考:以该企业的经营现状,其可供执行的财产满足不了全部债权数额,案件将以“终结本次执行”方式结案,申请执行人会迟迟收不回大部分货款;而被执行人在财产被查封、账户被冻结的情况下也很难经营,更无法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为此,执行干警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经过多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长期执行和解协议。目前,被执行人甲设备公司已依约履行了到期债务,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人的解封申请书后立即办理了解封手续,双方企业均已正常生产经营。

此外,莱山法院还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信用修复专项活动,为企业解除失信和限制高消费措施。今年以来已对30个涉企被执行人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名单库中进行屏蔽,对39个涉企被执行人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限制高消费名单库中进行撤销。共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行动4次,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作为被执行人案件的执行和解力度,切实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推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未结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应执尽执、应结尽结,目前已执行完毕200余件。

用心办理每一件“小案”

践行“如我在诉”

莱山法院要求干警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用心办好每一起“小案”。

在办理一起标的额7万多元的执行案件时,执行干警王彦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想尽办法为年近六旬的申请人兑现胜诉权益。但被执行人个人和公司名下什么财产都没有,人也联系不上。后几经查找终于找到被执行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结果被执行人给付了5500元后又“消失”了,案件也只能“终本”。案件“终本”了,在王彦博心里却一直不死心。前不久,他又恢复案号对被执行人进行了网络查控,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查到被执行人某银行账户有8万多元。于是,他立即赶赴银行进行划扣,案件得以圆满执结,申请执行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坚持以人为本,莱山法院定期对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涉民生案件开展“凌晨行动”“集中执行行动”,今年以来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18件,执行到位602余万元。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付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