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以产业链条发展理念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

“链”式创新催生发展“最大增量”

2023年12月22日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鲍松

建设自动化产线、打造智能立体仓库系统、全面服务中国能源转型,由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解决方案转型……在工业互联网强力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企业正在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目前,冰轮绿色低碳产品可实现年度降碳3600多万吨。”日前,在冰轮环境,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冰轮是如何将“绿色”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突破重围的底色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AI能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该体系采用控制算法优化设备配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系统参数寻优,提高生产安全的同时,可降低运行能耗10%以上。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作为烟台市16个重点产业链之一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正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

绘制产业链完整图谱

链长负责,重点部门牵头,产业链条上配套以东方电子、橙色云、汉鑫科技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及国工智能、海维软件、渤聚通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烟台,正绘制出一幅专属于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的图谱。

这一完整图谱的绘制,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网的建设和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打造。

政策方面,烟台聚焦“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连续两年发布《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建立全市工业互联网供给侧资源池,围绕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治理等重点领域梳理了150余家优秀服务商,汇编推广300多个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场景,为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有效路径时,制定了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建设、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培育、数字经济园区等支持政策,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充分激发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为织密工业互联网这一新型基础设施网,烟台着力加快建设山东省5G网络示范区,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1.7万个,实现了5G网络主城区连续覆盖、产业园区重点覆盖和室内深度覆盖。加快建设区域性标识解析体系,综合型二级节点正式开通运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标识解析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企业节点131个,标识注册量达到47.65亿个。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图谱的完整性,还源于已经构建出的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287家,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4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平台24个。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成功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目前已为石油化工、高端装备、汽车等22个行业的5万多家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数字化优质赋能。

“双轮驱动”烟台有密码

工业互联网的赋能,逐渐改变着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

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提出了建设碳纤维预浸布数字化生产车间的需求后,橙色云平台对需求进行AI智能拆分和匹配,通过平台大脑团队的协助分析,快速拆分出了自动化产线、智能立体仓库系统、AGV智能搬运系统、数字孪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子需求。同时,利用平台汇聚的33万+工程师、1万+工程师团队、25万+全球智力资源,为每个子需求匹配了最专业、最有竞争力的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

“橙色云所出具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加工、装配、系统开发、现场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宝威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落地后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160%,仓库库容提升400%,生产成本降低30%等。”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龙受访时说。

将工业互联网与数字的业务生态一个深度融合,冰轮环境今年再建新项目。

“由冰轮环境全程参与设计、承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已经完成建筑主体和装修施工,并计划年内试运营。”冰轮科技部负责人剧成成介绍,项目通过整合、规范区域市场物流产业,打造地区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地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示范基地。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依托,以冷链为主题,重点打造以“绿色、节能、智慧”为核心的物流产业新城。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树立冷链物流产业标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协同发展。

这些企业的应用场景均是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实融合、走向制造生产核心业务的最新实践。

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双轮驱动”,出台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建设中更多支撑“数实”融合的务实举措,取得独属于烟台的“工业互联网”密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助企“上云”的秘钥。

把数字经济变为“最大增量”

工业互联网,是赋能产业链成功转型的关键动力。

烟台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如今,在“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园区、链主领航建链、链办部门联动”的支撑服务体系下,烟台工业互联网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科创平台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成功举办2021胶东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峰会、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2023年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全国率先同时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工信部三大院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搭建起高端合作平台,引入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顶级资源,共同为烟台数字转型把脉会诊。

抢抓数字化变革重大机遇,以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为抓手,烟台正努力把数字经济的“最大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几组深入实施数字经济突破行动的数据最具说服力: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39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3%。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0%以上。

今年以来,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在“双轮驱动”下成绩不凡。

强化数字设施支撑能力方面,烟台实施“存储算力”提升行动,全市已建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规模突破2.8万个,机架综合利用率超过50%。实施“感知能力”提升行动,成立烟台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城市大脑赋能城市创新共治应用案例入选第三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创新产业数字化赋能模式方面,建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全新国产化敏捷开发平台“蜂舟”和中晨碳云工业互联网专业型平台成功上线发布,沭聚物联感知中台、化工智能制造平台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库,累计获批省级平台26个。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依托中集来福士在海工装备产业链领军地位,联合浪潮等互联网龙头企业,芝罘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大脑项目揭榜挂帅,申报获批省级以上晨星工厂95家、智能工厂15家(在审批)、绿色工厂16家。

加速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园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互联网、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规纳统”18家,汉鑫科技北交所上市,致瑞图像、博诚经纬等36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海颐软件、橙色云等13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同时,持续加强项目招商和招才引智,总投资12亿元的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开展“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累计培养首席数据官、数字专员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