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6年选派143名医疗专家组建7支医疗队远赴巫山支医

“医路”支援浇筑“山海情”

2023年12月28日

山川一脉,烟巫情深。2017年,烟台市与巫山县卫健部门建立健康扶贫协作关系,自此缔结了深厚的山海情。6年来,烟台市援助巫山县卫生健康系统项目6个,累计帮扶资金达1833.24万元,开展6对院院结对帮扶关系。在烟台市定点帮扶政策及资金支持下,巫山县骡坪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于2020年6月顺利投入使用,提升项目于2023年6月完成;县中医院综合楼、急诊楼建设项目于2018年完成;福田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019年竣工投入使用;龙溪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023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援助巫山县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基金项目,累计救助贫困户1785人次……

6年间,烟台市卫健委先后选派143名医疗专家,组建7支医疗队,赴巫山开展“组团式”支医工作,一批又一批的支医专家们远赴巫山,用热血、汗水和真情,不断浇筑着日益深厚的“山海情”。在巫山,“烟台专家来了”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听到的最振奋的话语。

援巫支医张伟东

开展髋关节置换术 七旬老人手术后3天重新站了起来

2018年11月,烟台赴巫山扶贫协作医疗队来到距离家乡1600多公里的重庆市巫山县。作为其中一员,烟台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张伟东深感肩负重任,到达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后,他迅速了解科室及患者情况,为科室医生授课,助力当地医疗水平加速提升。

“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有30张床位、5名医生,其中主治医师仅1名。”张伟东摸清科室情况后便开展了带教、提升医疗水平等工作,每日带领骨科医生团队开展教学查房,对存在诊断困难的病例进行会诊和解释,并指导相关专科检查进行鉴别。他还把每周三早晨定为全科业务学习时间,为科室医生授课,对骨科病、多发病进行分析,讲解新的治疗方法及前沿的治疗思路。

支医期间,张伟东带领科室年轻医师们开展了20余例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2例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髋关节置换术是巫山县中医院重点开展的新技术,每次手术前张伟东都要在科里进行授课,详细介绍髋关节解剖,术中亲自手术示范,讲解手术难点及易忽略的地方,术后指导用药及护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70岁的李大爷便受益于髋关节置换术,他上山砍柴时不慎滑倒,右侧髋关节受伤,右股骨颈骨折,无法站立及活动,到巫山县中医院后第二天,便由张伟东给予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三天就可以慢慢负重下床。“摔那么严重,烟台专家这么快就治好了,太厉害了。”李大爷开心地说,自己真没想到能这么快恢复日常生活。

此外,张伟东还帮助科室开展中医小针刀技术,现场演示典型病例,如趾筋膜炎等,进行小针刀治疗讲解,患者治疗后普遍反应良好。他还多次下乡到农村义诊、送药,联系所在的烟台市中医医院骨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到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中医护理技能,并将烟台市中医医院骨科泡脚秘方、活血止痛散等药方应用于临床,患者纷纷为此举点赞。

援巫支医柳玉刚

烟台骨科专家坐诊

不用长途跋涉去县城做手术了

海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二科副主任柳玉刚,从事骨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已20余年,医疗经验丰富。2019年6月,他成为援巫支医专家团中的一员,来到巫山县官渡镇,这个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小镇被称为“山顶上的小镇”,也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当地百姓去县城就医非常不便,就算晴天也需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县里。柳玉刚的到来,让当地居民心里踏实了,受伤需要手术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县里就医了。

柳玉刚到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熟悉医院情况,摸清骨科及外科工作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开展工作,把自己娴熟的骨科技术带到了官渡镇,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官渡镇中心卫生院有一位烟台援渝医生坐诊,可以做骨科及外科手术,再也不需要长途跋涉去县城看病了。”在他开展9个当地首例手术后,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着这句话。

他开展的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左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桡动静脉血管损伤吻合术等新技术,实现了官渡镇卫生院外科部分手术零的突破,显著提升了当地医院的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在每天查房中,柳玉刚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耐心与患者家属沟通,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掌握患者病情,从疾病诊断、治疗原则及早期锻炼康复上给予指导及建议,避免患者术后功能障碍及再次骨折的发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柳玉刚在做好业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带教查房、学术讲座、临床理论知识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技术支援活动,和当地医生一起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努力提升支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官渡支医半年的时间内,柳玉刚共开展手术70余例,讲座近20次,为600余名当地群众提供了门诊服务,下乡义诊及送医上门10余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为民情怀,也与当地卫生院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援巫支医王臻

提出“巫山县胸痛地图”计划

助巫山县医院获批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

2020年,巫山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的转诊配合日益熟练,救治时间进一步缩短,心脏介入手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更多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2019年第一批健康扶贫协作医疗队副队长、烟台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臻的付出,以及烟台医疗专家的支援。

2019年5月,王臻到巫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他在日常临床帮扶工作之外,借鉴烟台山医院通过中美两国胸痛中心双认证的工作经验,创新方法,制定巫山县胸痛救治调研计划,进行问卷调查,落实“巫山县胸痛地图”计划,开展下乡培训及义诊,积极推动巫山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病因复杂多样,诊疗困难,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一旦时间延误,将造成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王臻回忆起在巫山支医的日子感慨万千,他说,当时巫山县整体胸痛诊治水平不高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务人员胸痛救治能力不足、群众胸痛知识匮乏等,严重制约胸痛救治效果,通过多途径了解巫山县的胸痛救治基本情况后,他制定了《重庆市巫山县胸痛救治调研计划》《巫山县胸痛调查问卷》,开展线上、线下广泛调查,收集有效调查问卷近300份,形成近万字的具体实施、总结、汇报等材料,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巫山县胸痛地图”计划。

“巫山县90%为山区,深处三峡库区腹地,水路、山路、陆路交通复杂,多数乡镇到巫山县城车程超过2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转运困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见,且多数乡镇抢救条件有限。”王臻说,通过胸痛地图计划制定指导性意见,可优化不同地域转运过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及远程指导、提高全民胸痛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当地胸痛救治水平。而在他结束支医工作一年后,他的胸痛地图计划也起到了明显效果,巫山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救治能力大大提高,更多的胸痛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援巫支医胡晓天

把“互联网云信息”搬到临床实践中

“内镜云读片”开创医学扶贫新模式

2020年5月,烟台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医生胡晓天成为“烟台市—巫山县东西扶贫协作医疗队”一员,来到巫山县中医院内二科开始支医工作。为期半年的支援工作中,胡晓天不仅日常带教、诊疗,还用心总结当地患者的特点,想方设法地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进行有效帮助,她把“互联网云信息”搬到了临床实践中,用“内镜云读片”开创了医学扶贫新模式,实现诊疗共享,真正地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

“根据前期的总结,我发现巫山县中医院的病源大多来源于基层劳动人民,由于巫山县地域原因及饮食特点,食管、肠道等消化道疾病高发。”胡晓天到巫山县后发现,当地中医院未配备消化专科,内镜与病房内科医师相对独立,工作无对接,医师对消化科疾病诊疗不系统,知识更新不及时,内镜下读片缺乏经验。针对这些问题,她想到了内镜云读片。随后,在烟台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及内镜中心支持下,胡晓天通过内镜云读片把“互联网云信息”搬到了临床实践中,此举实现了巫山县中医院内二科和三级甲等医院读片会的同步进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诊疗共享、教学共享的互联网全覆盖。在疑难内镜读片会中,大家踊跃发言,拓展思路,“脑洞大开”地开拓临床诊疗思路,将被动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思考总结,实现纵向、横向诊疗思维大结合,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技术和水平。

与此同时,胡晓天还采用“1+1”“1+X”的手把手带教模式,帮助当地医生提高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和操作的能力和水平,解答疑难杂症,利用一切机会将自己的知识留在巫山。她还在县城、镇卫生院及田野农间举办科普讲座,宣传慢性病相关知识,让村民们能够更加重视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同时宣传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让村民减少顾虑,真正推进预防为主、早诊早治的健康策略。此外,针对巫山县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的消化道肿瘤高发情况,她协助县医院开展内镜检查工作,对手术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讲授,对相关知识逐一解析。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她努力帮助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巫山人的健康服务需求。

援巫支医李涛

完成巫山首例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

为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2021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麻醉学专业主治医师李涛,来到巫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开展支援工作,同时兼任巫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鲁渝卫生协作烟台支医队队长。援助巫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期间,他落实规章制度,狠抓医疗质量和新技术项目开展等多方面内容,助力巫山县人民医院发展。他开展的5项新技术项目均为巫山县首次开展,填补了巫山县的空白。他说:“我来了,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就必须要改正,医疗水平也必须提高。”

支医期间,李涛首次完成了巫山县第1例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抢救了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可以进行直观实时地引导,进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这对于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患者来说,就是打开了一条快速的静脉通道,相当于抢回了一条生命通道。”他说。而他开展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技术,更是为当地很多患者减轻了痛苦。据介绍,加速康复理念是技术性的变革,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在巫山县人民医院第一次ERAS启动会上,李涛为全院医护人员作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论授课和经验分享,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加速康复的理念运用到各手术科室,不断加强推进力度。

严格落实术前访视制度,规范麻醉科诊疗常规和用药,落实危重病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规范交接班制度,制定PACU管理制度……在李涛的努力下,科室工作越来越规范。除了日常诊治患者、授课讲座,他还带领队员开展“山海情深,心系巫山”系列组团式义诊活动10次,免费查体2000人次。在当地医疗单位出现血源紧张的情况时,组织队员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共计2400毫升,用热血温暖巫山。

援巫支医杜娟

“硬核”麻醉技术帮患者减轻痛苦

没设备就靠传统听诊方式完成双腔支气管插管

2022年,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医生杜娟积极报名参加援巫支医,并被任命为此次支医队队长,对口帮扶巫山县中医院麻醉科。任何手术都离不开麻醉科的辅助,胸外科手术对麻醉要求更高,需要术中单肺通气,在缺少纤维支气管镜等必要设备的情况下,杜娟采用最传统的听诊方式完成双腔支气管插管或成功放置支气管封堵器,“硬核”的技术水平助力胸外科手术顺利完成。半年时间内,共完成胸外科手术12例,这使此前没有胸外科的巫山县中医院实现了胸外科手术多项零的突破。

在巫山县中医院麻醉科支医期间,杜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科室年轻医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带教,帮助科室培养技术骨干,同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科室管理等方面提出许多具体建议,纠正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麻醉知识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解读、进行业务培训、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共带教培养技术骨干5人,临床示教81次,开展院内外培训10场次,共完成手术麻醉265例,累计开展新技术项目9项,其中1项为巫山县首例,8项为巫山县中医院首例。超声引导下各种精准神经阻滞,大大减轻了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基层百姓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杜娟带领支医队员们以各帮扶医院为单位,开展“鲁渝有约·山东支医千村行”义诊活动,分别前往当阳乡、铜鼓镇、庙宇镇、红椿土家族乡等40个乡镇村庄开展义诊活动,义诊人数5000余人。

援巫支医曲道奎

烟台的专家来了,老村长的腰直了

还培养了三名专业骨干

2023年7月,烟台业达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曲道奎远赴巫山县人民医院脊柱科开展支医工作。到达巫山当天,他便迅速投入到当地紧张的工作中,顺利完成了两台手术,随后3周内完成了28台四级手术、2台国家级高风险高难度手术,而在以后的支医工作中,曲道奎更是把自己当成巫山县人民医院普通脊柱外科医生中的一员,每天第一个到达科室,认真查看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复核当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为患者换药并探查伤口愈合情况,这些是他在烟台坚持了十多年的好习惯,即使身处异地,他也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丢掉”。

脊柱外科主任激动地说:“烟台专家的到来不仅帮我们开展了高难度手术,还教我们掌握了技术,为日后巫山的患者留下了长久的保障。”

“谢谢你,曲大夫,我驼了十年的背终于直了,以后我又可以挺直腰杆子了!”巫山县易先生感激地说。曲道奎治好了他的腰疼病后,他便成为了曲医生的“忠实粉丝”,逢人便说:“烟台来的专家厉害得很呐,治好了我十来年的腰疼病。”原来,易先生是村长,有腰疼的毛病,扎针、推拿、膏药、草药都试过,腰却越来越弯了。“上个月两条腿疼得我都下不了地,小便都费劲。”易先生说。

曲道奎接诊易先生后表示,这种情况最开始是腰椎间盘突出,一般用椎间孔镜微创就可以解决,但是拖得久了,发展成了腰椎间盘突出并发腰椎椎管狭窄,双侧的神经都有压迫,单纯的微创手术已不足以解决问题。随后,曲道奎查体、阅片、分析病情,最终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治疗方案——脊柱后入路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在术前一遍遍地到易先生床前询问病情,给他讲解手术可能遇到的风险和解决方法,还告诉他这项手术在烟台已经很成熟了。“听着他的话,就像吃下了定心丸,现在手术结束,我又可以挺直腰杆子了。”易先生开心地说。

曲道奎在巫山县支医将近半年时间,共开展脊柱手术256台次,像易先生一样重获健康的患者还有很多。为了当地医疗水平能够切实提高,他每周开展一次病例讨论、一次教学查房,通过传帮带培养了科室三名骨干,将造福更多当地的患者。 (张苹 王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