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村古镇

2023年12月29日

□邢德论

行村镇坐落于海阳的西南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白沙河从身边匆匆流去,过了行村镇前边就是大海了。行村与徽村、东村、夏村曾并称海阳的四大名村,行村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汉朝时期,昌阳县治于此。三国魏时,设高丽戍。金代时期,建衡村镇。明代时期,设行村寨。清代时期,设行村汛。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千年古镇。

1972年,行村镇杜格庄的一位农民像往常一样挖地取土。忽然,土下露出了一个墨绿色的东西。他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什么破瓦砾陶瓷之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再继续往下挖时,竟然铲出了四件从未见过的器物。一件是陶罐,而另外三件就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玉璋、牙璧、有领环。这三件玉器的出现,就像当年陕西西杨村人挖井,无意中挖出了很多陶制品碎片,从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样。这位农民无意中揭开了胶东龙山文化的面纱。

在进入正题前,先说下什么是龙山文化。说龙山文化之前,先看看山东远古文化的文脉。自新石器时代,擅河海之富、居山林之饶的山东先民,在这片大地上,先后创造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完整的谱系,清晰的脉络,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柱。从这个脉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龙山文化上接大汶口文化,下承岳石文化。考古专家把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文化遗存称作龙山文化,发生年代一般界定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

行村镇杜格庄村西白沙河岸边,也就是村民取土的那个地方,有一高台,一看就不像是大自然的作品。它高约7米,直径10米,是一个纯土堆积的东西。其四周全是平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把它当回事,却给它取了个好听且有故事的名字——试马台。我翻阅史料、文献,发现了这样的记载:“汉昌阳故城北有土台高丈余,周百余丈,俗呼试马台。”从这个史料不难看出,那时候这个试马台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今天之所以变成一个“瘦弱的老者”,不是沧海桑田,而是由于人们挖地取土。当年记录的“周百余丈”的试马台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这个土柱子,兀自屹立小平原上,苍凉而孤寂。当地人说,试马台是北宋大将穆桂英的点将台,当年穆桂英领兵抗辽时,曾在这里点将准备出征。这实在是有点神编,不说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穆桂英这个人,就算真有其人,又怎么能从这沿海一隅出兵抗辽?大概是这里的人们太爱自己的家乡,便把这位女英雄拉来助力。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这并不是穆大元帅的点将台。那个被称做试马台的土堆里藏着一个曾经繁荣的舞台,龙山文化的支脉竟然延伸至此。今天,胶东人都与这个龙山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不只有试马台,这里是一个宏大的龙山文化宝藏。杜格庄村西500米处,当地人称“西城子”,村的西北处,有一高1米、南北长约40米、宽2米的高台地,人们称为“西郭”。村南为“南城子”,村东500米处为“东井子”。村东靠近白沙河西岸有一处汉墓群,曾出土过陶罐、陶壶、铜壶、铜镜、剑、矛、弩机、箭镞、铁斧、铁犁头以及西汉中、晚期的半两、五铢、大泉五十钱币等文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两千年前,在这山海之间,一定有一个热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地形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杂乱无序,东、西、北三面不远处有盆子山、垛山、黄山环绕。垛山像山丘中的伟丈夫俯视着脚下这片山地。白沙河带着牟格庄河、杜格庄河、围子河等几个小兄弟在山丘中戏闹游弋,它们快乐着冲出山地,一路向南直奔大海。两千年前的先民以此为基,背靠青山面朝大海,创造了极为繁华的一幕。如今从地下挖出来的,便是先民谢幕时留下匆匆撒落的遗物。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西汉中晚期,昌阳城西迁至此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胶东的繁荣之所。试马台南面不远处,是汉代昌阳古城遗址。西汉中晚期,昌阳自文登西迁至此,设盐官署,属东莱郡。王莽当权时期昌阳改称夙敬亭,到东汉时又改为昌阳,那时这里是胶东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98年也就是西晋元康八年,昌阳北迁至富水河北岸。

今天的试马台,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而渺小的土堆,几株荆棘伏在上边,像秃头老人的几根头发,在微风中瑟瑟发抖。当地几乎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更少有人懂得它存在的价值,只有专家才能在它的身上看到依次展示的汉代文化、周代文化、岳石文化、龙山文化的绝妙。它见证了海阳历史的各个时期。试马台不是传说中的点将台,而是先人生活的地方,几千年前他们在这里创造了胶东半岛的古老文明。

行村还出过一位历史名人,这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十大猛将之一“隋铁枪”隋世昌。在写作此文前,我还不知道这位常常出现在影视剧和各类文学作品中的威猛之人竟然与我同乡。他的父亲隋宝是金朝末年的管军都总领、怀远大将军,驻军行村。就在隋宝镇守行村海口的时候,隋世昌出生了。隋世昌是隋宝的第四个儿子,身长八尺,自幼跟从父亲在军营生活,深受父亲的影响,骑一手好马,射一手好箭,还熟读兵书,精于韬略。公元1234年,元军灭掉了金王朝。隋宝看金王朝已经彻底完蛋,便收拾行囊,带着人马归降了元朝,随后被任命为莱阳县令。这时候,隋世昌便参加了元军,成了战胜南宋的一员猛将。他手持一把四十斤大枪,在马上左突右刺少有敌手。

我们看看隋世昌的征战历程吧。

公元1253年,隋世昌首次率部与衰败的南宋军队在淮北一带作战,因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很快被晋升为马军队官。四年之后,被提拔为马军千户。马军千户能统领一千人左右。大约过了三年,隋世昌从前线归来同时被改任为步军千户,率部回家乡行村镇守行村海口。

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大军南下攻打南宋。至元七年,已是淄莱万户副都镇抚的隋世昌奉命镇守襄樊地区的万山堡,他修筑“一”字城围困襄阳和樊城得到上司的赏识,被晋升为管军千户。至元九年,隋世昌在樊城附近的鹿门山大败宋军,再立战功。

襄樊大战后,元军顺流而下,对长江下游的南宋城市展开攻击。在这些城市攻坚战中,隋世昌又多次立功。与宋军交战,宋军听到他的名字都避而远之。扬州平定后,他充任四城兵马使,并入朝觐见了皇帝。皇帝爱其才,赏其功,任命他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

至元二十三年,六十一岁的隋世昌,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因长期征战留下的金疮复发身亡,其子孙将其葬在了今天行村镇何家村西北部。

隋世昌一生战绩无数,只是历史少有提及,家乡父老也并没有以其为荣,更不用说歌颂。当年岳飞率岳家军挡住了金人南下的脚步,被称作抗金英雄,而隋世昌虽然一生征战无数,为蒙人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却并没被尊为英雄,或许是因为他的大枪上沾满了汉人的血。

行村正在成为历史,行村也在不断发展。

行村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