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的千古佳话

2023年12月29日

□蔡华先

梅花,冬日的精灵,雪中的灵魂。

三九严寒,雪花飞,梅花开。此情此景,雪中寻梅亦有雅趣。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个踏雪寻梅的场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隆冬时节,一场大雪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李纨以“雪”为题办起诗社,大家在芦雪庭赏雪吟诗。李纨命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要一枝红梅。宝玉欣然从命,很快就折回一枝红梅。李纨又命邢岫烟、李纹、宝琴分别以红、梅、花三个字各赋诗一首。一时间,芦雪庭内热闹非常。贾母等来到芦雪庭,边夸梅花开得好,边饮酒取乐,大家陪着贾母玩笑。突然,贾母见白雪之中宝琴身披凫裘,旁边丫头抱着一瓶红梅,竟像画中的天仙一般。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围炉煮酒,吟诗唱和,是古代文人在冬日的一大风雅事。诗与酒,带给他们抵御冬季严寒的精神慰藉。

除了围炉煮酒之外,古代文人在寒冬之中还有一件雅事:踏雪寻梅。“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他们常常于漫天飞雪之时,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踏雪寻梅,赋诗写文,可谓极致风雅。

但是,如果仔细考证踏雪寻梅的最初故事,我们就会发现,踏雪寻梅的本意,已经被人们忽略了。最初的踏雪寻梅,并不是为了追求风雅。

踏雪寻梅的典故,最初来自孟浩然。

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的文集《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那么,孟浩然为什么要踏雪寻梅呢?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风恬淡质朴,清新幽远。但是,起初他的诗歌并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促使他的诗歌创作技巧不断提高的人是王维。

孟浩然在长安参加科考期间,与王维结交为挚友,书信来往密切。有一年王维从京师长安来到襄阳,孟浩然喜出望外,赶忙为王维接风洗尘,并邀襄阳名流赋诗作文,以助酒兴。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赋诗:“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笋遇雨日三尺。”王维举杯出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在座的人听了肃然起敬,一致称赞王维的诗技巧高超。大家向他求教,王维说:“万千字词任其用,诗之精灵在四周。”

王维这句话的意思,与陆游的一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在给他儿子传授诗歌创作经验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在另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功夫在诗外”,就是强调要“躬行”,到生活中亲身感受,深入观察,深入思考。胸中有山壑,笔下才有雄峰。没有情感的根基,没有思想的实体,华丽的言辞只能是空壳。所以古往今来,人们莫不重视诗外功夫,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中,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中,从砥砺磨淬的历练中,获得诗外的真功夫。

孟浩然听了王维的话后,深受启发。由此,孟浩然走出家门,尽情地徜徉于山水之间,开始留心体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变化的自然之美。他把自己对山水田园的独特感悟融入笔端,写出的诗歌作品技巧更加娴熟,意境更加深远,艺术价值也更高,终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

孟浩然爱梅花。为了写好梅花,曾有一段时间,他在襄阳,一年四季不停地走来走去。他一不过江,二不候客,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俯视沙面;即使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也是这般举动,而且雪下得越大,他就越是不停地在鹅毛大雪覆盖的雪地上走动,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一样。

来往渡口的人们好奇地问:“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沙洲上走来走去,在找什么东西啊?”孟浩然抬头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人们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一个个脚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地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

在一个冬天,孟浩然要到深山里看雪中绽放的梅花,品味其性格和气节。尽管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仍一路骑驴寻觅梅花芳踪。孟浩然一边于风雪之中,在驴背之上苦苦推敲,一边呼唤童儿前面引路,踏雪寻梅。别人问他为何大冷天往山里跑,他同样回答说:“我在这里寻梅。”

王维为孟浩然持之不渝的精神所感动,专门为他画了一幅《踏雪寻梅》图,对他执着的写作热情大加赞扬。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也由此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常用的题材。与孟浩然同时代的唐彦谦作有《忆孟浩然》一诗:“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明代于谦曾有《题孟浩然踏雪寻梅》诗一首:“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宋代,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再后来,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逐渐的,踏雪寻梅,开始演变成一件风雅之事,成为中国文人浪漫精神的真实表现,也是中国士子高洁品格的真实写照。他们所寻觅的不独是那一枝傲然开放的梅花,还有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追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代诗文创作,无不讲究炼字炼句。如词人宋祁《玉楼春》一词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就是经过反复锤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到”而“浓”,最后炼字为“闹”,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今天,再次重温孟浩然踏雪寻梅的千古佳话,更使我们明白:文艺创作,在重视炼字炼句之外,更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