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4日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徐峰 王宏伟
教育、科技、人才是驱动知识创新的“三驾马车”,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31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人才支撑更加稳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2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回望2023年,教育、科技、人才方面沉甸甸的收获,让代表、委员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亮出观点,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不断释放融合发展“乘数效应”,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过去一年,烟台教育事业发展亮点频现,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建成投用,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实现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全覆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此,市人大代表、海阳市第四中学工会主席孙世纲深有感触,他说:“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是一座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更是每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扛起的责任。”
孙世纲表示,2023年,海阳市第四中学聚焦教育教学主业,落实“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八字公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加快补齐城乡教育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向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勇毅前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质发展高等教育,贯通发展职业教育。“我们要聚焦科教兴市,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市政协常委、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林说,目前,烟台正着力丰富产教融合载体,推动校地深化合作,助力教育与区域、产业、企业深度融合,以优质教育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杨林表示,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找准教育资源布局薄弱点,统筹做好教育布局规划、集团化办学、乡村教育振兴等工作,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贡献教育力量。
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力争产学研结合实现新突破;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烟台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一年教育工作的部署,让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大家表示,要齐心协力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建立生机盎然的创新生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2023年,科技创新浪潮激荡山海间:睿创微纳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中集来福士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累计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30多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完成3个一类新药成果转化,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北京化工大学烟台研究院挂牌,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建成启用……
代表、委员们表示,一项项高端科技成果、关键核心技术,一个个顶尖科创平台、产学研载体,生动彰显了烟台科创“硬实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科技领军企业量质提升行动,实施企业“携手行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加速中小企业孵化成长。对此,市人大代表、烟台持久钟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史亚萍说:“要遵循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渐升式全周期培育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以优良创新生态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应该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让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高端科创平台是汇聚创新要素、加速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八角湾新城等科创载体,争创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这一部署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布局多层级的科创载体,这既是放大资源优势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长远之计。”市政协委员、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自强说。
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跨越山海,共赴未来。去年10月,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457支博士后团队齐聚烟台,碰撞智慧、交流合作。烟台借助大赛开展海内外博士(后)产才对接交流大会和人才招聘、项目对接、揭榜领题、感知烟台体验等“1+4”主题活动,61个人才项目签约落户。
2023年,烟台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引育留用”体系,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发放人才补贴5.86亿元,惠及2.74万人,建成博士后工作站31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0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6处,引进青年人才6.53万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完善人才政策,解决好青年人工作、住房、生活等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市人大代表、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珍阳表示,要积极搭建人才引进组织和平台,拓宽引才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在烟台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技能人才联合培育计划,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此,市政协常委、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芳彦说:“要大力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空间,深化人才培养和输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大力度优化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到烟台就业创业。”
代表、委员们表示,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海外人才吸纳计划、技能人才联合培育计划、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推动人才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