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4日
新华社深圳1月13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来自中美多个机构的科研人员在最新的合作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带有遗传性质的白血病致病基因,为白血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1月12日晚间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
当前,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依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然而,非亲属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不少发病急、病情快速恶化的患者很可能等不到配型成功。因此,深入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寻求“早发现”的方法,为患者争取配型的时间,成为提高白血病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研究方向。
对此,中美两国科研团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血病患者生物样本数据开展遗传学分析,发现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先天性遗传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锁定了一个此前未发现的、可以显著提升白血病发病率的基因。科研人员还通过后续的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基因的致病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负责人赵佳伟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白血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法,未来有望在健康体检等场景中应用,帮助有患白血病风险的人群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为其他癌症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布罗德研究所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