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未来

2024年01月17日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新增高标准农田8.5万亩,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248个……2023年,放眼山海间,果园焕发新颜,美丽乡村连线成面,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次第展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些安排部署彰显了烟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方向路径,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代表、委员们表示。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和2023年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名单,龙口市七甲镇等16个镇街、福山区张格庄镇松林庄村等140个村入选。

目前,烟台国家级产业强镇达到7个,省级产业强镇达到5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达到489个,乡村产业振兴新高地不断崛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保护耕地,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公路2150公里、清洁取暖4000户、危房550户,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全覆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场;创建省级文明达标村602个,市级文明达标村1468个,市级以上达标村覆盖率39.3%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兴,则百业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和2023年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名单,龙口市七甲镇等16个镇街、福山区张格庄镇松林庄村等140个村入选。目前,烟台国家级产业强镇达到7个,省级产业强镇达到5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达到489个,乡村产业振兴新高地不断崛起。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蓬莱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莱阳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强县,福山获评山东质量强区。2023年,烟台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强优势、育动能、促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结构更优、效益更高、品牌更强、链条更全”的发展新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保护耕地,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

“粮食要丰收,良田是保障。”莱州市朱桥镇作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智文代表表示,作阳村1000余亩耕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让“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粮食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村民们从中受益。

“下一步,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让每一亩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王智文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烟台苹果、白羽肉鸡、海参、葡萄与葡萄酒等优势产业,放大莱阳梨、大樱桃、烟台甘薯等名优品牌价值,让“烟台农品”走向全国。

“如何让‘烟台农品’走向全国?‘土特产’就是最好抓手。”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辛国胜委员说,烟台是甘薯生产优势产区,选育出了很多优秀的甘薯品种。比如,“烟薯25”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烤薯型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鲜食品种的40%,成为当前主要食用、加工用甘薯品种。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种苗繁育体系,提高机械化水平,努力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让更多农户通过产业增收致富。”辛国胜说。

代表、委员们表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还要攻关核心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数字农场,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美丽乡愁。乡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仅是农业农村的“面子”问题,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里子”问题,直接关系“老乡”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幅幅主题墙画形象生动,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漫步栖霞市庙后镇后许家村,眼前的诗情画意让人心旷神怡。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迎面而来。

乡村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改造农村公路2135公里,4900多处农村路口实现交通设施“三必上”。2023年,烟台坚持不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广袤乡村建设成为群众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公路2150公里、清洁取暖4000户、危房550户,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

“谁说村里环境不重要?你看我们村,环境好了以后,很多城里孩子也愿意回老家了。”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学林代表说,“这些年,我们通过修路、筑桥、整治水利、建设‘金米湾公园’‘泥湾子粮仓’等措施,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穷乡僻壤打造成省级文明村。”

王学林表示,近年来,烟台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要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水平,加强和美乡村‘数字’支撑。”烟台守拙园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丛东日委员说,要加强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光纤入户工程,实现农村宽带网络、物联网全覆盖。

代表、委员们表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还要大力提高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全覆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场;创建省级文明达标村602个,市级文明达标村1468个,市级以上达标村覆盖率39.3%……走进广袤乡野,合作社里致富忙,文化广场欢乐多,文明新风劲吹。2023年,烟台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对此,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胜代表深表赞同:“我们村一边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村容村貌,一边通过红色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改了旧习惯、提了精气神,成为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

“下一步,要以党建带群建,不断探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新路子’,扎实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杨俊胜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千村共富”计划,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国企结对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烟台市和心意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茶农”多层次协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11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上百户茶农增收致富。“相比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更高,在稳产保供、助农增收、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烟台市和心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超亮委员说。

“要围绕帮助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于超亮说。

代表、委员们表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还要实施“头雁领航”行动,大力培训高素质农民,持续探索“跨村联建”融合发展,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联建村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筑牢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