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庙后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

让家校零距离接触沟通

2024年01月17日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通道。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家校共育,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近年来,栖霞市庙后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推出了多种新颖的教育交流方式,打造市域范围内家校合育的典型案例,实现家校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沟通,共促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开展书写“亲子日记”活动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亲子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和载体,而亲子日记正是连接孩子与家长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为促进亲子关系,庙后学校开展了书写“亲子日记”活动。

前不久,八年级一班的于豪霆家长在亲子日记上写道:“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作为于豪霆的家长还有许多做得不足,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通过写亲子日记反思自己的问题,才恍然大悟,亲子关系大于管教,便有意识地主动找孩子化解隔阂,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现在,孩子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与我分享学习和生活。”于豪霆妈妈坦言,从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到现在与孩子交流、相处融洽,学校“亲子日记活动”使自己受益匪浅。

搭建家长职业宣讲平台

“货车司机”妈妈给学生讲开大货车的旅途生活、“药师”妈妈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在庙后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家长职业宣讲”活动,邀请不同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学生家长,作为主讲人分享各类特色主题内容,课程内容精彩纷呈。

“提到货车司机,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词?辛苦?长途?还是挣钱?”在讲台上,于汶嫣的妈妈声情并茂地介绍着货车司机的生活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让身处校园的学生们深刻地了解到这一职业。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学校发起“家长职业宣讲”活动开始,不少家长踊跃报名,有的家长为了讲好这堂课,更是提前备课一周时间。有的甚至彩排好几次,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力量。对分享的家长而言,将自己职业知识带到孩子们的课堂,内心十分激动。看到孩子们聆听时脸上表现的兴奋,他们感到很欣慰。

说起“家长职业宣讲”的初衷,庙后学校副校长祝春光希望,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和学生同听讲座、同获知识、同诉心得,为家庭教育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亲子相处氛围。

打造家庭教育服务团队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我们自己先尽量保持平和心态。父母的消极或粗暴应对,只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在庙后学校家庭教育服务团队走进枣园村时,马双双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今天的讲座,我来对了。孩子不写作业时,我真是没有办法,打也打了,不写还是不写……”参加讲座的一位七年级家长说。在听完讲座以后,她的育儿方法也悄然改变。现在的她,时常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由于我是独自带娃,平时容易发怒,有时会忍不住吼骂孩子。但参加了家庭教育讲座以后,为我们科学育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拉近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从担任家庭教育宣讲团的团长以来,每个学期都要准备宣讲内容,再进行磨课。虽然工作很忙碌,但是看到家长点头赞许,默默写下心得的时候,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宣讲团团长马双双介绍说。庙后学校在读540多名学生中有近百分之九十八是农村学子,且多数学生由家里老人抚养,缺少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为此,庙后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家庭教育特色,从设立家委会、开设家长学校、亲子日记、开展“家长职业教育宣讲”活动、“家庭教育进乡村”等多面切入,努力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为孩子建设好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多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祝春光 王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