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嵛山革命陈列馆里寻红色印记

感悟坚不可摧的红色力量

2024年01月19日

昆嵛山革命纪念馆外观

昆嵛山是胶东革命武装发祥地,是胶东革命重要根据地。从1931年12月在昆嵛山脚下的文登县诞生的第一个党小组开始,革命的火种就迅速向四周播撒。无染寺是“一一·四”武装暴动的指挥部所在地,1935年的“一一·四”武装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也是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次农民暴动。暴动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为革命保存了火种。以此为源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和改扩编,走出了解放军著名的第41、27、31、32四个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功勋。

始建于2013年的昆嵛山革命陈列馆,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场馆充分利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6师、77师部分闲置营房进行布展,共分为9个展室,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时期,从昆嵛山地区走出去的革命队伍的战斗历程、丰功伟绩和昆嵛英模的骄人风采。第一展室的根雕再现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斗的场景,举枪的是胶东大地家喻户晓的传奇战斗英雄于得水。1935年底,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等领导幸存人员在昆嵛山区坚持斗争。第二展室的墙上展示了中共胶东党组织初创概况和1948年胶东行政区划图。第三展室里是昆嵛山早期革命武装的介绍,包括“一一·四”暴动、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老蜂窝”训练班、天福山起义。第四展室展现的是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创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部队不断壮大,成为41、27、31、32等英雄部队的源头,及4个集团军的详细介绍、胶东人民革命武装发展树形图和序列表。第五展室、第六展室展现了昆嵛山作为胶东人民兵工的发源地,为新中国的兵工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业务人才。第七展室是老蜂窝战斗场景的模拟展示。第八展室展现的是昆嵛山区出现的革命堡垒户,早期革命者于得水、邹恒禄等的家庭既是革命联络点,又是革命堡垒户,正因为有了这些堡垒户,无数革命志士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革命才能坚持下来,冲破险阻,走向胜利。第九展室是昆嵛山驻军纪念室和昆嵛山建设兵团纪念室,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500多名知识青年在昆嵛山上战天斗地,历练人生,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昆嵛印记”。

近年来,昆嵛山革命陈列馆依托“传承红色基因,重走红军之路”红色教育线路,以“共产党人的孤勇和忠忱”为主题,开展参观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徒步1公里至帷幄洞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年均接待党员干部、学生、游客等约5万余人次,组织讲解200余场次,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重温艰苦卓绝的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坚不可摧的红色力量。

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吴荻 于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