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2024年01月22日

□刘甜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的集大成者,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升华完善,成为具有强大内生力和传承力的存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对学习丰富其卓越精神、感悟铭记其道德滋养、传承增强其现实价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个“优势”融合化,构建传播平台新格局

新时代传播红色文化离不开媒体和科技,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各自传播优势,结合人工智能、VR网络虚拟现实、3D影像等高新科技手段优势,构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新格局。

与传统媒体融合,强化引领优势。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引导,加强对主流媒体平台作品所传达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审核。借助主流媒体平台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围绕宣传主题和民众需求,加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产品制作与发布,并强化弘扬红色文化等主流文化价值的视听产品发布频次。

与新媒体融合,强化场域优势。加强与其他信息发布平台的合作,借助融媒体传播矩阵,获得更多官方媒体、微媒体、网络媒体的关注、评论和转发,扩大传播面,提升传播效果。融媒体产品制作要质量至上、内容为王、短小精悍,充分发散微文化融合逻辑思维,通过创造极具深蕴格调的漫画作品或小视频,将红色文化浓缩成民众关注的话题,既有传播亮点,又有传播影响力。重视红色文化官方平台建设,运营好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服务号,使推送更及时、内容更丰富、反馈更精准。

与高科技融合,强化展现优势。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再现和开发保护,在展馆中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和教育素材,融合视、听、触等多维感官和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模拟体验,使得展出更全面、更直观。此外,还有部分受环境或者其他限制不能开放展示的古籍史料、珍贵文物等,可运用数据信息采集技术,融合语音解说、影像展示等手段形成虚拟展馆,民众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摩学习。

两个“抓手”都要硬,实现传播效能新规模

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必须抓好教育培训和文化产业。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蕴含着政治信仰、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是天然的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可以增强民众对党的革命精神的理解、感悟和认同。此外,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结合,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纳入教育培训全过程,实现规模效能。着力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和培训网络的顶层规划,在建好各类展馆、纪念馆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挖掘、收集、馆藏、保护、展示,为顺利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将优质课、微党课等各种培训资源与中小学教育、党校培训、各单位“两学一做”、公益讲座等相结合,切实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实效。

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化,实现经济效能。政府应找准文化价值定位、做好发展战略规划、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推动红色文化开发产业化、成长特色化、发展优质化、定向品牌化,积极引导以避免无序、低质、同化发展的问题。借鉴发展成熟、经验可推广的红色文化产业基地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促进城乡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注重沉浸式体验开发,提升文旅产品的开发,打造红色文化歌舞戏曲,创立红色文化文创产品产业链,催生更多新产业和新业态,放大红色文化产业赋能。

一个“宣介”展特色,彰显国际传播新风采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开始彰显国际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其中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国外民众对我国红色文化了解不多、渠道有限,且存在部分误解和曲解。因此,红色文化对外宣介很重要,更要注重传播方式和语言转换。

对标受众再创新。在对国际市场需求、国外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价值观念、法律法规习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作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一批与国外民众相适应的、容易被喜爱的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做好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媒体平台广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官方传播媒体、艺术团体等的交流合作,促成红色文化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的宣传推介,谋求红色文化在对外宣介中掌握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和主动权,实现中国红色文化对外宣介的有效化。

巧用文创拓“销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融入现代元素、链接创意灵感、拓展文化生命,设计创造出品质与颜值并存的文创产品,冠以轻松有趣的“外皮”、展示古色古香的“内涵”,以文创产品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化本身产生兴趣,主动走进文创、了解文化、研读历史,推动文化活化利用、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讲到,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新时代让更多的人走进红色文化、了解革命故事,扩展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是重要举措。通过直播云探馆、沉浸式党课、创意短视频等传播路径创新,使民众更容易被红色文化“圈粉”。这种传播路径的迭代创新,是鲜活灵动讲好红色故事的必由之路,是诠释传承党的革命精神的必由之路,是凝聚巩固全体人民共识的必由之路,是铸就引领文化现代化建设新辉煌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