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总体发展愿景确定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锚定“更高”发展新坐标

2024年01月24日

一批海上风力发电机叶片在蓬莱港装船。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11年之后,2035年的烟台,将是啥模样?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获悉,按照获批实施的《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简称《规划》),烟台总体发展愿景确定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城市性质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五个维度定义崭新城市性质

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是烟台瞄准更高目标接续奋进的新坐标。至2035年,烟台的城市性质是如何明确的?

“《规划》从历史传承、世界眼光、区域职责、烟台特色和市民期许五个维度出发,确定了烟台的城市性质。”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增贵表示。

自春秋时期至今,烟台承担着我国内外沟通枢纽的重要职责,在国家沿海开放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烟台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口岸,是与东北亚地区海外交流的战略要冲。同时,烟台也是连接南方与京畿地区的转运枢纽。

作为传统的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烟台是北方工业十强城市之一。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层面明确在重点培育的国家级海洋产业集群中,烟台是重点支持城市。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

烟台历史悠久,仙道文化、红色文化、开埠文化、海洋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是全国少数拥有两个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

烟台拥有丰富的核电、风电、LNG资源,《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都对烟台未来在清洁能源方面提出了新的示范要求,城市清洁能源占比越来越高。

而在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方面,烟台生态本底条件优越,山、海、岛、城交相辉映,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极佳,被誉为国家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也是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生态优先划定“三区三线”

新出台的《规划》,相较往年有何亮点?

“《规划》首先突出生态优先,在‘双评价’基础上,划定了5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刘增贵介绍,烟台不仅是胶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山东省两大生态绿心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规划》识别了其他生态保护重要性较高的空间,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管控,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充分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三区三线”的划定,将从源头上保护好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科学确定城镇空间。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耿鲁平告诉记者,“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将助力烟台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烟台将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

到2035年,烟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69.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69.13平方千米以内。

着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尤其是至2035年全市新增可建设用地规模仅有270.8平方公里的严格控制,《规划》将合理控制各区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引导有限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开发利用效率较高的重点地区集中。积极推动批而未用、闲置土地活化利用。

至规划期末,烟台将挖潜盘活闲置用地86.49平方公里;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至规划期末,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43.25平方公里,不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山海城市”赓续城市深厚文脉

作为《规划》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山海城市”同样在《规划》中高频提及。

《规划》提出,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和带状城市空间特点,以天然河流、山体和绿带分隔,形成多组团、多中心的带状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构建多条山海、河流通廊,塑造“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的城市总体格局,体现山海交融的城市特色。

“着眼《规划》落地实施,我们将全面梳理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凸显山海岛城格局、明清海防、近代开埠等多元文化特色,系统构建历史文化保护格局,明确保护控制要求。”耿鲁平说。

保持山海城市底色的同时,如何赓续城市深厚的文脉?记者查阅《规划》发现,烟台将坚持以用促保,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重点保护体现明清海防体系建设、体现近代开埠通商的历史街区和遗址;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和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体现海防文化、开埠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文物、历史村镇和工业遗产。

按照《规划》,“城心”历史街区的定位也将更明晰。耿鲁平介绍,规划期内,烟台将结合城市更新,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逐步疏解历史街区周边的工业、仓储物流功能,布局具有历史风貌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城市功能。历史街区内规划引导发展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等与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相适应的产业,烟台山—朝阳街、奇山所城等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各自特色,活化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形成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空间,传承烟台开埠、工业、海防等文化。

“一纵一横”构筑运输大通道枢纽

《规划》的另一亮点,在于陆海统筹。对岸线、海洋、海岛进行细化分类,提升自然岸线比例,科学划定海岸建筑核心退缩线和一般控制线,明确管控举措,突出功能引导,构筑和谐多元的陆海空间。

推进陆海统筹,完善的设施支撑体系无疑是先决条件。《规划》提出,到2035年,烟台形成以机场、港口等重要枢纽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具体实施上,推进基础设施主骨架建设、构建“一纵一横”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积极推动烟台成为沟通国家南北、东西运输大通道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城市。增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都市圈以及胶东经济圈的交通联系。

着眼国土空间支撑保障,烟台将保障全域引调水、调蓄水、非常规水源等工程建设,优化能源布局与供应,加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强化防灾救灾建设。

同时,调整港口功能,整合工业用地,带动中心城区城市结构优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公共服务均等化、蓝绿空间品质提升、文化空间修复和彰显等,提高城市包容度和宜居性。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