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海上风电单桩成功交付

蓬莱风电海工产品首次大批量出口欧洲

2024年01月26日

1月12日,“祥和口”轮装载着8根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到达英国附近海上风电场,标志着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为英国客户制造的48根单桩完成全部6艘次的交付。

这已是“祥和口”轮上托载单桩的16个托架第二次“出海”。2023年7月14日,“祥和口”轮从蓬莱发运的第一批8根单桩也是由它们托载。首批单桩卸载后,16个托架又随船回到蓬莱并进行本次装运。

一座海上风力发电机通常由叶轮、机舱、塔筒和单桩组成。位于最下方的单桩,底部嵌入海床,上部连接塔筒,是整个发电机的“定海神针”。

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批单桩产品,是目前全球已交付的最大规格风电单桩,每根直径10米,最大的长93米、重2000多吨。

因尺寸巨大、形状特殊,这批单桩无法通过普通散货船运输,必须由类似平板拖车的半潜船装运。半潜船可通过调节压舱水大幅度改变甲板吃水,对靠泊和作业海况要求较高,时间窗口窄、靠泊耗时长。

青岛海关所属蓬莱海关经对检疫风险先期研判,实施了单证资料预审核、检疫人员提前到位等措施,在船舶靠泊后第一时间为其办妥入境检疫手续,间接为企业节约后续作业时间约1天。

单桩特殊的形状也给船上的捆扎摆放带来挑战。

为安全运输这些圆滚滚的“庞然大物”,船上为每根单桩准备了前后两个用于托载、紧固的支架托架。因为单桩规格超大,托架需专门定制。为压缩托架成本并兼顾交货期限,企业采取3船运输、每船往返2次的模式,通过托架重复利用节约费用约500万元。

托架的费用节省了,但新的难题出现了。在第二次单桩装船时,随船返回的托架需先下船,和待装运的单桩结合紧固后再一同上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按照进出口货物监管要求向海关办理托架暂时进出境并缴纳保证金,大量资金占用对企业后续生产带来不小影响。

“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是一个两难困境。”谈起当时的情况,公司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经理丁维伟历历在目,尤其记忆深刻的是海关得知后当天就安排了专人和企业对接。

面对企业难题,蓬莱海关组织企业管理、船舶监管、货物查验、综合管理等岗位人员参与研讨。在确认托架使用性质、下船必要性后,海关认为该批托架主要用途为保障进出境运输工具及所载货物运输安全,可按照运输工具物料实施监管。

按照这一模式,“祥和口”轮等3艘船靠泊后,船方向海关申请托架以物料形式暂时卸地。海关通过视频监控和实地检查进行监管,公司自身也严格做好场地和卡口管理,关企协同确保托架按时随单桩上船离境。

该批单桩的顺利交付,标志着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将风电海工产品大批量出口到欧洲的企业,也成为欧洲本土之外唯一一家能够满足欧洲标准的超大型单桩供应商,为其进一步开拓欧洲及海外其他地区海上风电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话语权。

“最近,我们又连续获得两个欧洲订单。”丁维伟说,先是德国单桩订单扩容,接着新签署了合同金额13亿元的北海地区海上风电项目。“有好的政策环境和通关预期,我们只管放手去接单。”

(刘晓阳 李庆凯 陈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