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检察院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检察职能向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延伸——

服务靠前一点 纠纷更少一点

2024年01月30日

检察官耐心接待来访群众。

擦亮服务窗口,把矛盾化解在首办环节;多部门参加公开听证,共同解开信访人“心结”;主动开展帮扶救助,让阳光司法的温暖照进现实。

福山区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综合运用来访接待、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将检察职能向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延伸,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化解,以溯源治理推进更高水平社会治理。

创新机制 溯源治理

记者走进12309检察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前,李某某正在情绪激动地上访。因为和邻居纠纷打了官司,对判决不满意,他一大早从村里坐公交来要“说法”。

一杯水,一脸笑容,一番倾听,接待干警梳理出上访人反映的事件和来访诉求,上传系统后流转到相关业务科室。

“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像这种来信来访今年有120余起,案子虽‘小’,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控申部门负责人说道。每桩“小案”里都有“大民生”,该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逐件登记信访件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专人管、专人办、专人答。

“我们按照7日内程序性答复、3个月内结果性答复及时妥善处理来信来访。”承办检察官介绍,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件依法导入法律程序,落实快速流转、优先办理、重点监督等办案要求。对不属于检察机关受理范围的,深入开展释法说理,准确引导分流,避免一推了之,造成多头信访。

发挥头雁效应,信访接待有速度。福山区检察院健全院领导带头包案、带案下访,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一线接访工作机制,每月制定院领导接访安排表,院领导全程深度参与重点信访事项化解过程,组织听证、跟踪问效,发挥“关键少数”领导示范作用。2023年以来妥善处理群众信访件120余件,接待来电、来访270余人次,领导共带头接访56次,真正做到事心双解。

公开听证 阳光司法

“没想到检察院这么重视我反映的问题,还带着听证员上门听证……”李大叔感叹。这是一起反映基层干部问题的控申案件,当事人李大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多次持续到各级部门上访。

针对李大叔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的实际情况,福山区检察院举办了一场“上门听证”。

听证会上,通过证据展示、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各环节有序规范的工作,李大叔对案件也有了全面、客观、清晰的认识。通过公开听证搭建对话桥梁,真正解开了李大叔的心结,使20年的信访积怨得以圆满化解。

以真情换真心,以法理解纠纷。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福山区检察院对拟不起诉、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等案件,采取公开听证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成案结、事了、人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到案件办理过程中,以公正客观立场为当事人提供参考意见。

2023年以来,遵循“应听证、尽听证”原则,组织公开听证35件次,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类型结构逐步优化,以公开促公正,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司法救助 温暖人心

“真没想到救助金能这么快到位,感谢检察官,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一位被救助的困难妇女紧紧握着办案检察官的手说道。盖某某长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2020年被丈夫砍至严重残疾,无法工作,还要抚养两岁的孩子,其母患有尿毒症,父亲已经年迈,一家人没有经济收入,被害人后续的手术因无力支付费用也被迫搁置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解被害人的燃眉之急,福山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以“快办、快批、快发”的办案原则,给盖某某发放司法救助金2万元,用司法温暖焐热当事人受伤的心。

如此高效的救助速度,得益于福山检察院对涉贫涉困司法救助案件开辟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福山区检察院不断探索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衔接融合机制,推进多元化、综合化救助,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并对已办结的司法救助案件积极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动态掌握救助对象生活状况,主动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帮助解决其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司法温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开辟“绿色通道”、主动上门问案、实行“多元化救助”……2023年以来,为33名被害人及其困难家属,发放司法救助金近28万元,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无论是“小案不小办”还是“司法救助暖人心”,“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福山区检察院将努力把司法温度传达给每一位当事人,能动履职,深入践行,助推每一起案件都案结事结心结,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福山这片沃土上“枫”景如画。

(邹春霞 车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