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牟平观水镇的大山上谱就《谁不说俺家乡好》

萧珩: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

2024年02月01日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

每当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电影《红日》插曲,心里就有掩饰不住的喜悦与自豪,因为这首歌就是由咱们烟台老乡萧珩作曲。这首诞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几十年传唱不衰,听起来仍然倍感亲切。

萧珩,也作肖珩,又名肖培珩,1932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郁都村。

了解萧珩,源于牟平区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红色文化“拓荒人”肖军。据他介绍,1983年春天,萧珩随剧组到荣成拍摄《咱们的牛百岁》时,顺便回老家住了几天,肖军闻讯后拜访了他,并将过程记录于《观水,胶东的延安》中。

“由于萧珩喜欢散步谈话,我们便来到村东的果园里。萧珩告诉我,他很怀念自己的家乡,尽管这里还不算富裕,但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他到山东拍过不少电影,每次必抽空回老家看看,找老伙伴聊一聊。”在肖军的口述、笔录中,萧珩与烟台的点点过往浮现眼前。

老屋

“萧珩的老家不富裕,父亲兄弟4人只有6间房屋,每两家住着3间一体的房子。当时小麦一片青绿,果园一片雪白。”肖军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萧珩的家乡是胶东抗日根据地,胶东军区政治部机关驻在村里,许世友也常来村里住。“2006年,我们再次来到郁都村萧珩的旧居,那3间低矮的小瓦房仍卧在村西头的麦田中,面貌如旧。”萧珩的三婶孙淑香,向肖军讲述了有关萧珩的故事。萧珩爱好文艺,这一点像他父亲肖维树,肖维树生前是村里俱乐部的负责人,经常带领村民串乡扭秧歌,有一次竟误了收谷子,结果谷子全被雹子打在地里。孙淑香还介绍了萧珩的家庭情况,他的爱人隋桂芳是青岛人,起初在潍坊教学,后来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他们有一个女儿叫肖红梅,是位小提琴演奏家。

1947年,萧珩参军时只有16岁,分配在华东九纵七十三团,当过卫生员、通讯员。因他年少体弱,首长安排他在国防后勤话剧团工作。1948年初,调入胶东军区文工团任小提琴手,并随军南下。1951年经组织选送进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1952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

虽已赴外地求学,但对家乡的热爱,让他时刻想着回来。

家乡

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日》,故事背景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这是萧珩为电影第一次作曲。拍摄时,剧组驻在栖霞牙山脚下的灵山,思乡心切的萧珩却有一半时间住在自己的老家。

电影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就是他站在家乡的大山上谱写成的,跳动着家乡的音符,流淌着家乡的声音,是中国红色主题电影插曲的代表作之一。谈到这部作品时,萧珩很兴奋:“《红日》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多年音乐修养的集中发挥,能得到人们的喜爱是我一生的荣幸。

创作于1965年的电影《苦菜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拍摄的同名电影,同样由萧珩作曲。电影中的插曲《苦菜花开闪金光》,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音璇演唱。歌曲以流畅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赞颂了胶东人民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表现了主人公冯大娘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英勇投身于祖国解放事业的动人故事。曲调昂扬而又富有山东地域色彩,是一首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电影歌曲。

萧珩告诉肖军,《苦菜花》剧组还有埠西头一位老乡,“她就是扮演强子妈妈的曲云同志,我们一起参军,又都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在拍摄《苦菜花》时,她总是称我肖老弟,我也总称她曲大姐,剧组的同志都很羡慕我们这一对小老乡。”《苦菜花》拍摄完之后,萧珩又完成了《家庭问题》《年青的一代》等作品。

1971年,萧珩身体恢复健康后,他又为《大刀记》《小刀会》《绿海天涯》《白莲花》《检察官》《烦恼的喜事》《女大当婚》《张衡》《金色的晚秋》等多部电影谱曲。他对艺术精益求精,对每一部电影谱曲,都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他曾告诉肖军,自费买了一套乐器,每谱完一段曲子,自己总要演奏一番,听听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热爱

萧珩曾说:“现在环境好了,任务一个接着一个,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萧珩热爱文艺事业,不知疲倦,忘我工作。

因为热爱,他相继为《华佗与曹操》(1983年)、《姑娘今年二十八》(1984年)、《取长补短》(1985年)、《咱们的退伍兵》(1985年)、《八仙的传说》(1985年)、《本案没有结束》(1985年)、《淘金王》(1985年)、《凶手与懦夫》(1987年)、《喜相逢》(1988年,与吕其明合作)等近30部影片作曲;为《聊斋的故事》《节振国》等30余集电视剧作曲,又与人合作创作了交响乐《郑成功》。此外,他还撰写了《电影音乐创作与欣赏》《音乐浅谈——挖掘、发展我国古代音乐遗产》等深入浅出的理论文章。

素以“艺术构思贵在新颖,艺术手法贵在简练,艺术效果贵在深刻感人”作为座右铭的萧珩,锲而不舍、刻苦自励,并善于吸取民族传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精华,融会于自己的创作之中。他的作品热情奔放,旋律优美舒展,富于乡土气息。

“萧珩对电影事业有着不懈的追求,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就在病重时,他硬是接下了《聊斋》这部电影的作曲任务,结果谱写了一半就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肖军遗憾地表示,“肖珩虽然走了,但他谱写的影视音乐作品和歌曲,会世世代代流传在人间。家乡人民为有这样一位作曲家而感到自豪。”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