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厕所看大民生

——烟台市区90座公厕投入使用,如厕方便又舒适

2024年02月01日

冬日的早上,暖阳洒向虞美人广场,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漫步、看海。广场显著位置,一座复古的公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方便。

小公厕关系大民生。过去的一年里,烟台市区90座公厕陆续投入使用,在街头巷尾、公园景点,一座座饱含人文关怀的公厕,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90座公厕上岗,增加厕位719个

莱山区庆祥路上,一座新建公厕,为很多人解了燃眉之急。

“这里有农贸市场,每天摆摊的人、买东西的人都很多,以前这里没有公厕,着急的时候只能借助路边商铺的厕所,每天都不敢多喝水。”在周围经营一家菜摊的市民刘宏告诉记者,有了新公厕之后,自己敢放开喝水了。

公厕虽小,却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感。我市将公厕建设工作列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2023年3月,市城管局环卫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结合实际的工作方针,科学指导督促市区公厕建设管理推进工作。经过反复实地考察酝酿,最终确定市区90座公厕具体点位,确保公厕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方便群众。

“抽调人员组成市区公厕建设推进专班,倒排各区公厕建设工期,实行周调度、月检查、季通报的方式,跟踪督促公厕建设进度。”环卫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及时发现各区公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累计为市区公厕建设协调水、电、排污等问题20余个。2023年12月底,市区90座公厕建设完成,新建公厕合计增加厕位719个,其中男厕位276个、女厕位262个、通用厕位181个。注重公厕的适老化适幼化建设,87座公厕配备了第三卫生间,提高老人、儿童的如厕舒适度,彰显城市人文关怀。

冬季供暖温水洗手,如厕更舒适

虞美人广场新建公厕红瓦砖墙,整体外观风格、色彩与公园的自然景观及其他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公厕内单独设置了第三卫生间,里面各类无障碍设施、人性化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如厕需求。“

很多市民和游客带着孩子来广场游玩,第三卫生间方便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

除了外形美观外,公厕每个厕位均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男厕女厕均设置了三个洗手池,其中一个洗手池较低,方便儿童和残疾人使用。

公厕建设开工前夕,市城管局环卫中心集中组织各区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标准规范学习,学习范围涵盖公厕选址、建设、设计等标准。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优先选用节水、节能的环保型新技术、新材料,改善厕所通风、采光、除味条件。持续加强附属设施的配套,配备门锁传感器,如厕人员能从电视或LED屏指示中看到“有人”“无人”的使用状态,考虑到我市冬季气温较低,新建公厕全部配备电热板或空调等供暖设施,有条件的固定式公厕配备洗手温水,保证市民如厕舒适度。规范设置第三卫生间设施,配备无障碍扶手、有安全带的折叠式婴儿护理台、儿童马桶和儿童洗手盆等,方便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如厕。

记者在虞美人广场看到,如厕的人络绎不绝,公厕管理员忙着清扫保洁,公厕始终保持干净。

公厕建设完成后,维护管理同样重要,只有长期保持干净的卫生环境才能更好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公厕启用前,环卫中心对所有保洁员进行岗前培训,打造“一人一厕,专人专管”24小时开放式公厕,做到公厕管理标准清、制度明、操作熟。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董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