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故乡

2024年02月02日

□刘云利

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了承担责任的年岁了。尤其是女儿渐渐长大后,我对“父母”二字的体会更加深切,愈发感觉到责任的重大,愈发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也愈发强烈地思念老家和远在老家的父母。

但对我来说,归乡回家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我工作生活的城市远在家乡千里之外,只有放长假才能回家看望父母。而且,这种日子一晃就是20多年了。20年弹指一挥间,真是犹如白驹过隙。几年前,当我还是青年时,主要精力都放在为事业和家庭打拼上,归乡的概念比较模糊,忙起来甚至一个月打不上几次电话,都不觉得如何。

但最近几年,感受颇深,父母年近七旬,头发已经稀疏花白,脸上满是纵横的沟壑。我每次打电话,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总安慰我说:“孩子,你放心工作吧,家里一切都好,用心经营好你自己的小家庭。”但每次回家,我都能看到家里新增的空药瓶。

有一次,父亲偷偷地告诉我,母亲的膝盖总是疼,她自己瞒着我和哥哥去医院看病,说是膝盖里有积液,药也吃了,针也打了,但效果并不理想。听着父亲轻描淡写的叙述,我也没当回事。当我回家看着步履蹒跚的母亲,依然坚持在门口等我时,我愧疚万分。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供我上大学,但需要我在身边照顾她时,我却远在天涯,那种针扎似的疼痛令我没齿难忘。

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听说用艾灸治疗效果不错。我知道后兴奋地买了足够一年使用的艾灸条寄回家。后来,母亲高兴地告诉我,这个办法真是对症下药,腿已经好多了,但我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今年十一假期,我独自驱车回老家。由于是小长假,路上的车很多,再加上事故导致部分路段拥堵,所以天黑还没有到家。等到家的胡同口时,我看到一个佝偻着背的熟悉身影。我赶紧下车走向前:“爸,我回来了。”父亲微笑着,“嗯,嗯,赶紧回家吧,你妈等着急了。”到家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去村头好几趟了,怕我高速上接打电话有危险,一直没敢联系我。听着母亲的话语,再回头看看父亲弯曲的背影,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也早已独自撑起一片天,但在父亲眼里,我依然是个孩子,依然是他心头永远的牵挂。

老家的房子已经住了好多年了,虽然还不算太破旧,但屋内的部分墙皮已经脱落了,室内保温效果也不好了。我想出钱帮着重新装修一下,父亲执意不肯,他总是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不要好了,将就能住就行了。”我晓得,父亲是怕花我的钱,他知道儿子漂泊在外不容易,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尽量给孩子多攒点钱。这或许就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吧。

吾心安处是故乡,对远在异乡的游子来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乡。作家冯骥才说,远去的故乡,是灵魂的巢。曾几何时,我感到“灵魂”无处安放。某天灵感偶至,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让父亲每半个月拍一张老家小院的照片,有全景也有特写,有春秋也有冬夏,有春天艳红的石榴花,有夏天繁盛的蔬菜园,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也有冬天白雪皑皑的尖屋顶。当我思念成疾的时候,就翻开这些照片看看,感同身受地沉浸在光影呈现的思乡境遇中,犹如一年四季都回过小院一样。

故乡是根,光影思乡,灵魂有巢。但我深深地懂得,这只是打开思乡心结的一扇窗,纵有千万次的思念,不如跨越千里的相见,那种温暖如春的陪伴,才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