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昼夜顶得上 万吨巨轮我引航

春节期间,烟台港引航站坚守海上国门,引领船舶182艘次

2024年02月19日

引航员登轮。

引航员与船长合影。

引航员指挥船舶进港。

航拍烟台港西港区601泊位和602泊位。

守万家灯火,护万家团圆。龙年春节期间,有一群人仍然坚守一线,在岗位上绽放着各自的精彩。烟台引航站的引航员们无惧寒冬的清冷,不辞夜航的辛劳,坚守保供保畅第一线,2月9日至2月17日,共有40名引航员坚守岗位,出动引航204人次,提供引航服务182艘次,其中大型、超大型船舶34艘次,引航计划执行率100%,为保障我市经济在节假日期间保持增长不间断贡献力量。

一行行无声的脚印,写就了“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挺拔伟岸。一次次默然的引航,彰显了烟台引航人昂扬向上、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责任和坚守,全力保障港口运输安全畅通,倾情描绘出春节里的缤纷色彩。

以血肉之躯驾驭“钢铁巨兽”

2月16日,大年初七,早上9点钟,接到30万吨级油轮“丰美”轮引航任务,烟台港引航站西港区分站郭佃生、张秋收、魏代权三名引航员整装出发,乘拖轮抵达25海里外的3号登轮点。

“港口的引航员,是迎接各国船舶进港的第一人,也是送走外籍船舶的最后一人,承担着‘把世界引进中国,把中国引向世界’的光荣使命。”作为引航员,郭佃生倍感职责神圣。

此次引航的“丰美”轮长330米、宽60米,甲板面积有三个足球场大,满载28万吨原油,吃水深度超过22米。在3号登轮点,拖轮与“丰美”轮汇合,引航员开始登轮。

登轮的设备被称为“引航梯”,很像电影中的软梯,由马尼拉绳和长短踏板组成,在登轮时,需要引航员以血肉之躯徒手攀爬,即便是这艘30万吨级的“钢铁巨兽”,也同样由引航员一步一步地攀登。三名引航员都有10多年的引航经验,但每一次爬软梯都丝毫不敢懈怠。他们背着工作包,谨慎攀爬在贴附于船舷的高达6米的引航梯,登上巨轮主甲板后,径直向驾驶台走去。

“海上航行情况多变、风险很高,每次执行引航任务都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引航员张秋收说,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符合引航条件,引航员都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海引航。

“DEAD SLOW AHEAD,HARD ASTARBOARD……”郭佃生一边与船长交流,一边开始接替船长指挥船舶。在引航员的指挥下,巨轮顺利进入航道,开始向烟台港西港区601号泊位驶去。20余米的吃水,可航水域的水深及宽度都有限,意味着这条船只能在特定航道内行驶,驶离航向的能力极大地受到限制。在引航过程中,引航员们要不间断地保持瞭望、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时刻关注水深、风向、流向、能见度等环境因素,不断调整船舶航向,确保船舶在航道内安全行驶,并及时协调避让周围船舶。在拖轮的护航下,他们先后与三艘过往船舶完成了避让,成功驶入西港区航道,并开始靠泊。

330米长的巨轮,船身质量和惯性十分庞大,在风和水两种流体的作用下,要控制船舶以一秒钟几厘米的速度靠泊,不仅如此,在原油码头,巨轮的输油管口要精准地与码头输油臂对接,引航难度可想而知。靠泊的最后100米,往往需要近一个小时的引航操作,方能使巨轮精准停靠。

下午3时,“丰美”轮在三位引航员的高精度引航下最终安全靠妥。刚刚结束这个长达6小时的任务,稍作休息,引航员魏代权又乘船出海,奔赴另一项引领任务;引航员张秋收在一个小时后也开始了另一艘船舶的引航作业,结束时,天已经黑了。

一年365天,烟台港的引航员们就这样一次次在日月星光下守候。在他们的肩章上,一颗金色“罗经花”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耀眼。这朵花,不仅象征着引航神圣职责和平安吉祥,也代表了所有引航员对引航事业的一片深情。

“船不停,我们引航不停”

除夕夜,当大家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时,西港区分站站长苏林仍在港区坚守。这一晚,他跟家人通过视频电话后就躺下了,为了第二天繁重的任务养精蓄锐。

大年初一早上5点,天还没亮,他已经起床,又一次背起背包,奔赴引航一线。根据计划,当天需要引领一艘30万吨级散货船进港,作为党员和站领导,苏林带头上阵,领下了引航任务。

“船不停,我们的引航工作就不能停!”苏林介绍,引航工作要围着任务转,任务要跟着潮汐走。几十万吨的巨轮安全平稳靠泊,既要保证有足够水位,又要减少水流影响赶平潮。这就决定了引航员的工作时间是不分昼夜、不论雨雪风霜、不论节日周末的。为了“赶潮水”,一年365天,只要任务来了,就得上!

伴着新年的第一轮红日缓缓升起,苏林乘拖轮驶往大海远处的登轮点。在海浪颠簸中爬上软梯,走进驾驶台。“新年好!”随着一句温暖而简短的新春问候,船长正式将航行权交到苏林手中。

春节里,虽然海面上的小船比平时少很多,但是引航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和懈怠,精准下达每一个引航口令,与外籍船员默契配合,保障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正当苏林指挥船舶在主航道行驶时,港口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港区突然出现平流雾,能见度下降!”视线,是船舶靠泊很重要的依据,通常在遇到平流雾时港口会临时封闭停止作业,但这艘船长327米、吃水21.4米的巨轮进入主航道时,吃水受限、操纵困难,无法轻易掉头出港,否则很可能遭遇搁浅。

临时雾航,需要引航员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极其丰富的技术水平。尤其是靠港作业,对技术精度要求更高。听闻这个消息后,船长和船员们立刻变得紧张起来。一艘船价值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码头的建设成本及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万一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但此时的苏林依旧沉着冷静,他深知,自己是船长和船员的定心丸,临危不乱也是一名引航员应有的基本素养。他一面安抚下所有人的畏难情绪,一面迅速开始采取应急措施。安全航速、加派瞭头、拖轮护航……一系列科学操作中,船舶在十分有限的能见度中有条不紊地继续航行。凭借多年来对这片水域的水深、水流、航标设置等情况的作业经验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在雷达、电子海图等一系列设备的支持下,苏林最终排除险情,在他的精准引领下,巨轮于12时30分平稳靠泊在泊位上。那一刻,驾驶室响起了掌声。“太棒了,非常感谢!”船长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感谢烟台引航专业而安全的引领化险为夷。

“有任务,我顶上”是烟台引航人的默契

引航员,是一个十分小众的职业。从一名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成长为一级引航员,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因从业门槛较高、技术难度和职业危险性大、24小时待命等工作特点,国内从事引航员工作的人群并不多。据报道,目前国内仅有40多家引航机构、2000多名引航员。记者了解到,烟台引航站共有54名引航员。2023年全年,该站共引航船舶9802艘次,其中超大型船舶1155艘次。

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是每位引航员的真实写照,也是烟台港引航站逐梦深蓝之路上的动人身影。为了照顾因疫情多年未回乡过年的外地同事,烟台籍的引航员们纷纷主动要求多承担引航任务。苏林从事引航员职业16年,没有一次回乡过年,每年都是他的父母赶来烟台与他团聚。

引航员郭佃生、张秋收和魏代权的故乡分别在潍坊、济宁和日照,虽然也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但为了照顾省外的同事,他们也仅仅休了几天班,就又赶回岗位,投入到繁忙的引航一线中。“我们是一个团队,少一个人就是少一份力量。这么多年,我们之间早就有了默契,‘有任务,我顶上’已经是我们烟台引航的共识。”张秋收说,这份工作少不了奔波、少不了坚守,但每当看到巨轮停稳,听到船长由衷的“Good job”,身体的疲劳会被成就感和身为烟台引航人的自豪一扫而光。“船长和港航企业对我们的认可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魏代权说。

“因为责任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对烟台港引航站的引航员们来说,当初抉择之时,就坚定了扎根蓝海不懈奋斗的理想与信念。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讲奉献、敢担当,坚守岗位,奋战在烟台港前线,为巨轮安全进出港保驾护航,他们用无私书写了龙年春节的“敬业福”。 (张孙小娱 刁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