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读博士葛军麟赴济

从西安返鲁,为生命续航

2024年03月12日

葛军麟(左三)赴济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李兆恒 摄影报道)3月7日上午,蓬莱籍在读博士葛军麟在省、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成功捐献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

当日上午7点30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血液科的病房内,血细胞分离机嗡嗡作响,葛军麟躺在病床上,两条胳膊上分别连接着软管,一根将葛军麟体内的血液输送到血细胞分离机中,经分离机离心分离并采集出造血干细胞后,再由另一根软管将其余血液输送回葛军麟的体内。这样的循环,葛军麟要经历4个多小时。

葛军麟今年26岁,家住蓬莱区登州街道麒麟社区,目前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二年级。由于读研期间所学的专业涉及一些人体健康的知识,葛军麟在一次献血的过程中看到红十字会发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书,于是他在2021年加入到中华骨髓库。

“真的匹配上了!一想到有一个生命可能因为我而得到延续,就特别激动。”得知配型成功后,葛军麟高兴地说。为了此次捐献,虽然学业非常繁忙,他还是专程从西安赶到济南,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锻炼、调整饮食和作息,以确保能顺利采集。

当日中午11点30分,2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全部采集完毕,经工作人员装验、签字后,转运到患者手中。同时,葛军麟也为患者准备了寓意早日康复的礼物和一封祝福信。

截至目前,蓬莱区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总数达到了1034份,本次捐献是蓬莱区的第4例,烟台市第86例,山东省第1412例。蓬莱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很难在亲属中找到供者,只能依靠社会上的捐献者无偿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红十字会呼吁,希望更多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年轻群体,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来,提高配型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