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存在被占位、距离远、不够用等问题

如何充出满格安全感?

2024年03月12日

市民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内扫码充电。

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充电都是一个“老大难”,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烟台市不少小区都统一规划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有的“一座难求”,有的“门可罗雀”,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如何建好、管好?一起看看记者的调查。

多种因素导致充电棚使用率不高

“明明可以在车棚里充电,但很多业主还是选择入户充电。”“我们楼下的充电桩都没几个人用,大家还是习惯回家充电。”“小区的充电设施虽然建好了,但是并没有利用好。”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即便小区配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但因为种种原因,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不少居民依然选择回家充电或“飞线”充电。

昨日上午,记者在芝罘区上夼西路附近一个小区看到,这里建有两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虽然车棚里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很多,但最多只有三四辆车在充电。“我家有两辆电动自行车,一般都不在这里充电,我家住一楼,在楼下充电,就为图个方便。”王先生说,虽然社区统一规划了充电车棚,但由于离自己住处有一段距离,而且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车棚无法完全遮风挡雨,于是他就从家里的厨房拉了一根电线、接上了插排,专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无独有偶。家住莱山区中海国际社区的田女士也选择了“偷懒”的方式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她说:“我在小棚里安了监控,充电的时候都会格外关注。”她告诉记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在充电高峰时段经常爆满,有的时候抢不到位置就只能铤而走险。

除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离得远、不够用之外,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居民反映,许多没有充电需求的住户会将电动车长期停在充电车棚内,占据了充电位置,让本想充电的车主“无从下脚”。“充电资源本就有限,对于不充电占位置或者充完电不挪走的车主,能否对其收取一定的占位费?”有市民提出建议。

主打“惠民牌” 车主更买账

一个小小的充电端口,无疑是小区和写字楼、菜市场、学校之间的一道“微桥梁”。如何既能确保安全又能让电动自行车车主“满电上路”?规划合理、价格亲民的充电车棚是关键。

“插电、扫码、充电,一气呵成,统一充电桩真便捷!”今年66岁的莱山区德尚世家居民王军英,最近学会使用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个端口能给好几台车充电,1块钱能充4小时,没花完的钱自动返还。”昨日傍晚,记者看到,在遮阳棚下,几十个充电插座一字排开,插座上方的展架上贴有醒目的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记者注意到,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设计了两种支付方式——投币或者扫码,不会用手机的居民可以直接投币,根据需求选择充电量,充满之后设备会自动断电,避免了过充对电瓶造成的损害。

“这个充电棚电价便宜,不收取额外的服务费用,又安全、实惠自然用的人也多啦!”王军英感叹。惠民、安全又省事儿,是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给附近居民带来的最大感受。“由于车棚的位置能够辐射多数住户,充电的速度快、续航久,所以使用率很高,以往小区里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少了很多。”德尚世家物业公司林经理告诉记者。据悉,这是“红社·民购”联合各街道开展的社区充电棚(桩)免费建设惠民项目,以此实现充电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在芝罘区已有224处社区充电棚(桩)投入使用,20余处正在施工,此外,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等地还增设了171处,计划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等问题。”“红社·民购”总经理叶明超介绍,在布局上,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要选址精准、数量多,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电价也是这个惠民项目主要考虑的因素。“红社·民购”通过多次协调电力公司、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多个部门,将充电价格和家里的用电价格保持统一收费标准,普通电动自行车使用充电桩充一次电少则几毛钱、多则一块钱。

因地制宜优化出行环境

治理“飞线”充电问题,烟台出台措施不断。记者从烟台市住建局了解到,早在2022年,我市就将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建设纳入挂图作战,列入烟台市住建局“15项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承诺事项之一”,并在物业管理小区全面推进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建设。

在具体推进中,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已建成小区,或是已投入使用但缺少电动自行车充电车库(棚)的小区,我市因地制宜采取“一区一案”。停车棚按照每辆车占地0.8-1.2㎡的标准配置,就近设置在街坊出入口附近,优先小规模分散布置,并设置醒目的非机动车停放标识。

有了统一标准,企业更有动力。“目前,我们在烟台市已勘察确认完706处,其中511处已投入使用。”叶明超说,本着应建尽建的原则,根据各小区实际需求确定惠民充电桩的点位,“红社·民购”投入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惠民充电桩的建设,综合考虑电线的接入、社区设施等条件,利用闲置地块、老旧停车棚打造的惠民充电桩,采取了视频监控及防雨、防雷、防火等安全措施,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用得安心。

“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设置统一充电设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同时市场也有较大的需求,是优化出行环境的一项举措。”烟台工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室副教授刘婧表示,唯有因地制宜、切实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让这个“小棚子”发挥大用处,让电动自行车实现“有居”更“安居”。

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通讯员 娄志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