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是中国式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体现

2024年04月01日

□王喜红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部署。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体现,这一理论对于分析解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推动新时代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质生产力理论形成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充分体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现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逻辑提供了重要分析工具。去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中国经济已经见顶”为题做了一系列的报道与分析,引起新一轮唱衰中国的论调。一时间,“中国经济将要崩溃”“中国经济已经见顶”“中国衰退已开始”等声音不绝于耳。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多次出现唱衰中国的论调,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轮唱衰中国的论调主要来自几方面数据的短期波动,如疫情后制造业PMI重新跌至荣枯线以下、疫情后消费反弹没有如期发生、出口增长开始疲软、房地产销售陷入困难等。另外,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剧等也成为国外唱衰中国的重要变量。怎么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向哪里去?中国号经济巨轮如何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新质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本的解释框架和具体的理论指导。

新质生产力由习近平总书记于去年9月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围绕该理论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实现载体以及实现路径。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发生了“质”与“形”的变化。从“质”的方面看,发展的推动力、核心要素、劳动力素质等发生明显变化。创新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其中,科技创新成为核心要素,更加彰显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更加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助力、支持;从“形”的方面看,劳动工具、劳动资料、产业形态等也都发生了大的变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成为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外在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天航空、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同时具有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衡量标准。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与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完全不同的结论和判断。首先,传统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房地产销售额下滑,说明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已经难以支撑经济整体增长,说明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新产业、新模式。事实正是如此,当前我国产业内部发展出现了明显分化,新兴产业、先进制造、高端服务业等增长较快,传统服务业、商业零售、低端制造及与房地产关联的建筑、装饰、建材等行业陷入低迷。其次,疫情后消费没有如期反弹,出口增长疲软。出现这种状况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意味着疫情期间国内外消费者的收入受到影响,谨慎心理导致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不敢消费;二是意味着市场需要新质生产力创造消费者更加喜欢、更有价值的产品。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对于现阶段的中国都不是常态化的。事实是,国内消费市场仍是亟待挖掘的巨大蓝海,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等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新的更广阔的消费空间。再次,劳动力减少、老龄化严重的人口现状,常常被解读为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实际情况是,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不是也不会是经济下行的代名词。随着国内产业加速转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被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在劳动力市场上,真正紧缺、紧俏的不再是从事简单劳动的搬运、提拉工人,而是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成熟的产业工匠,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工厂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产业转型的加快推进,传统的以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大规模投入为主要增长方式的产业越来越被战略新兴产业取代,人口数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实现路径。一要加快新质生产力的重塑、重构。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围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等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定走数制融合之路,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二要加快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要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把增强企业获得感、提高企业满意度作为重中之重。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之“新”,注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优质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以产业人才培育之“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生力军”,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引培力度,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扩张。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的表达范式,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与升华。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与推动下,中国经济将最终完成从数量型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转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