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多个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一季度出让标准地57宗

2024年04月03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张晓雁 姜楠楠)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24年一季度,烟台共出让标准地57宗,总面积125.77公顷。其中,中集零碳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强力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实施标准地供应,从土地摘牌到签订出让合同,让我们感受到了烟台速度。”在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表示。为助推项目尽早落地投产,莱山区自然资源局积极当好“店小二”,努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切实把企业诉求放在首位。

中集零碳海工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被列入2024年省重大项目,总投资80亿元。该项目依托中集来福士现有海洋重工产业资源,集聚核心技术、上中下游配套资源等要素,瞄准浮动或潜水式钻探平台配套、海上火箭发射甲板机械、船舶电子、海上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加速推动海洋工业装备制造产业技术革新,全力铸造“大国重器”。下一步,中集零碳海工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投产后,将充分发挥“筑巢引凤”效应,吸引更多高端海工、重工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链全覆盖,高效拉动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烟台市“智造兴市”的步伐,创建全省一流的零碳智造产业聚集区。

标准地改革是深化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助力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的筛选,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土地市场环境。近年来,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推进标准地改革,紧紧围绕“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做好土地要素服务保障,推进土地要素精准配置,多渠道争取指标,在政策研究、标准把握、执行要求上深耕,全方位保障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下一步在标准地出让工作方面,将继续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服务指导,对重大项目用地审批采取特事特办、并联审批等方式,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开通标准地审批绿色通道,在审批环节将标准地改革与承诺制结合起来,明晰部门在评价、定标、承诺、验收等各环节的职责,强化部门间联动协作,凝聚工作合力,实现“拿地即开工”,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